“豈惟粉墨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惟粉墨新”全詩
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
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長人。
佳此志氣遠,豈惟粉墨新。
萬里不以力,群游森會神。
威遲白鳳態,非是倉庚鄰。
高堂未傾覆,常得慰嘉賓。
曝露墻壁外,終嗟風雨頻。
赤霄有真骨,恥飲洿池津。
冥冥任所往,脫略誰能馴。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通泉縣署屋壁后薛少保畫鶴》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通泉縣署屋壁后薛少保畫鶴》
薛公畫了十一只鶴,都是寫的青田真。畫色已久漸漸褪去,但依然蒼然飛出塵。每只低垂或高昂,各自都有自己的意境。姿態磊落如長者,遠離塵世的優雅信仰。這些畫作充滿了遠大的志氣,不僅僅是粉墨的新奇。它們在千里之外無需任何力量,卻給人帶來濃郁的神奇。它們的威儀和神態乃是白鳳的風采,不同于市井之間的鳳凰。盡管高樓未傾覆,但是常常安慰來賓的人心。它們暴露在墻壁之外,最終只能嘆息頻繁的風雨。縱然紅霄中有真骨存在,也不愿意在骯臟水潭中沾污自己的嘴唇。命運無法把握其中的方向,誰能馴服它們沒有被遺忘。
這首詩講述的是唐代詩人杜甫在通泉縣署后墻壁上看到薛少保畫的鶴時的感受。他贊美了薛少保的畫技和創作精神,認為畫中的鶴生動傳神,起伏有致,栩栩如生。同時也表達了對薛少保自由不拘束的創作風格的喜愛。
通過描繪畫中的鶴的神態和姿勢,杜甫也抒發了對自然之美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思考。他認為這些畫作體現了鶴的高雅氣質和優雅姿態,與塵世的喧囂相隔甚遠。詩中還表達了對藝術創作的贊美,認為藝術作品有著超越時空的生命力。最后,詩人以對命運和人生的思考結尾,表示命運難以預測,沒有人能真正駕馭自己的命運。
整體而言,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自然之美和藝術創作的贊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對人生的思考。通過描述畫中的鶴的形象和意境,詩人表達了對遠大志向和自由精神的追求,以及對命運和人生意義的思索。
“豈惟粉墨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ōng quán xiàn shǔ wū bì hòu xuē shǎo bǎo huà hè
通泉縣署屋壁后薛少保畫鶴
xuē gōng shí yī hè, jiē xiě qīng tián zhēn.
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
huà sè jiǔ yù jǐn, cāng rán yóu chū chén.
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
dī áng gè yǒu yì, lěi luò rú zhǎng rén.
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長人。
jiā cǐ zhì qì yuǎn, qǐ wéi fěn mò xīn.
佳此志氣遠,豈惟粉墨新。
wàn lǐ bù yǐ lì, qún yóu sēn huì shén.
萬里不以力,群游森會神。
wēi chí bái fèng tài, fēi shì cāng gēng lín.
威遲白鳳態,非是倉庚鄰。
gāo táng wèi qīng fù, cháng dé wèi jiā bīn.
高堂未傾覆,常得慰嘉賓。
pù lù qiáng bì wài, zhōng jiē fēng yǔ pín.
曝露墻壁外,終嗟風雨頻。
chì xiāo yǒu zhēn gǔ, chǐ yǐn wū chí jīn.
赤霄有真骨,恥飲洿池津。
míng míng rèn suǒ wǎng, tuō lüè shuí néng xún.
冥冥任所往,脫略誰能馴。
“豈惟粉墨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