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多巖腹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洞多巖腹虛”全詩
山好石骨露,洞多巖腹虛。
崢嶸勢相敵,溫厚氣無馀。
可惜登臨地,春風草木疏。
分類:
作者簡介(戴復古)

戴復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觀靜江山水呈陳魯叟漕使》戴復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靜江山水呈陳魯叟漕使》是宋代戴復古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桂林是佳絕之地,人類的道德勝過了匡廬。
山巒優美,石頭的本質暴露無遺,
洞穴眾多,巖石中蘊藏著虛無之境。
峻峭的山勢相互對立,溫和的氣息無處不在。
可惜攀登觀賞的地方,春風中草木稀疏。
詩意:
這首詩詞以桂林的山水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之美的贊美和對自然景觀的思考。作者通過描繪山巒和石頭的形象,強調了山水之間的對立與和諧,以及自然界中的溫和與虛無。然而,作者也表達了對于觀賞地點的遺憾,認為春風中的草木稀疏,無法完全盡情欣賞這美景。
賞析:
這首詩詞以唐宋時期最著名的山水勝地之一的桂林為題材,通過對山水景色的描繪,展示了桂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山水之美。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山巒的峻峭與石頭的暴露形成鮮明的對照,形容了山水之間的對立與和諧。同時,通過洞穴眾多和巖石虛無的描寫,表達了自然界中的奇妙和無限。詩詞中的"人道勝匡廬"一句,強調了人類的道德勝過了顯赫的住宅。最后兩句則表達了對觀賞地點的遺憾,春風中草木稀疏,無法完全欣賞到山水之美。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桂林山水的壯麗景色,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獨特感受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洞多巖腹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jìng jiāng shān shuǐ chéng chén lǔ sǒu cáo shǐ
觀靜江山水呈陳魯叟漕使
guì lín jiā jué chù, rén dào shèng kuāng lú.
桂林佳絕處,人道勝匡廬。
shān hǎo shí gǔ lù, dòng duō yán fù xū.
山好石骨露,洞多巖腹虛。
zhēng róng shì xiāng dí, wēn hòu qì wú yú.
崢嶸勢相敵,溫厚氣無馀。
kě xī dēng lín dì, chūn fēng cǎo mù shū.
可惜登臨地,春風草木疏。
“洞多巖腹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