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辟竹邊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遂辟竹邊門”全詩
欲通溪上路,遂辟竹邊門。
自昔好賓客,相傳到子孫。
會看司命鶴,時到種瓜園。
分類:
作者簡介(戴復古)

戴復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題黃仲文雙清亭》戴復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黃仲文雙清亭》
亭下新池好,亭中古意存。
欲通溪上路,遂辟竹邊門。
自昔好賓客,相傳到子孫。
會看司命鶴,時到種瓜園。
中文譯文:
在亭下有一座美麗的新池,亭中保留著古老的情懷。
欲要通往溪上的路,于是開辟了一道通向竹邊的門。
自古以來喜歡的賓客,相傳至今傳給了子孫后代。
我們相聚欣賞司命的仙鶴,時常到種植瓜果的園地。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座名為黃仲文雙清亭的景觀,以及亭中的新池、竹邊門和種瓜園。詩人戴復古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傳統和歷史的尊重與傳承。
首先,亭下的新池被描繪為美好的景致,展示了自然的美麗和恢弘。而亭中則保留著古老的情懷,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傳承。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表現了時代的變遷,又傳遞了歷史的延續。
其次,詩中提到了竹邊門,這是一道通向溪上的門,象征著對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開辟這道門,意味著拓寬了視野,追求更廣闊的境界。這也暗示了詩人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追求。
接著,詩人提到了自古以來喜歡的賓客,并將這份喜歡相傳給了子孫后代。這表達了對友情、親情和師徒關系的重視,傳承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
最后,詩中提到會看司命的仙鶴,以及種瓜園的景象。司命的仙鶴象征著吉祥和長壽,寓意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許。而種瓜園則象征著辛勤勞動和豐收,體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一個具體的景觀,通過景物的描繪傳遞了對傳統和歷史的敬重,以及對未來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它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對人生和世界的獨特見解,同時也啟發人們珍視傳統文化、追求進步和親近自然的思考。
“遂辟竹邊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huáng zhòng wén shuāng qīng tíng
題黃仲文雙清亭
tíng xià xīn chí hǎo, tíng zhōng gǔ yì cún.
亭下新池好,亭中古意存。
yù tōng xī shàng lù, suì pì zhú biān mén.
欲通溪上路,遂辟竹邊門。
zì xī hǎo bīn kè, xiāng chuán dào zǐ sūn.
自昔好賓客,相傳到子孫。
huì kàn sī mìng hè, shí dào zhòng guā yuán.
會看司命鶴,時到種瓜園。
“遂辟竹邊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