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傷浮柱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傷浮柱欹”全詩
茅軒駕巨浪,焉得不低垂。
游子久在外,門戶無人持。
高岸尚如谷,何傷浮柱欹。
扶顛有勸誡,恐貽識者嗤。
既殊大廈傾,可以一木支。
臨川視萬里,何必闌檻為。
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馀悲。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水檻》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檻
蒼江多風飆,
云雨晝夜飛。
茅軒駕巨浪,
焉得不低垂。
游子久在外,
門戶無人持。
高岸尚如谷,
何傷浮柱欹。
扶顛有勸誡,
恐貽識者嗤。
既殊大廈傾,
可以一木支。
臨川視萬里,
何必闌檻為。
人生感故物,
慷慨有馀悲。
詩歌的中文譯文如下:
《水檻》
蒼江多風飆,
云雨晝夜飛。
茅軒駕巨浪,
焉得不低垂。
游子久在外,
門戶無人持。
高岸猶如谷,
何傷浮柱欹。
扶顛有勸誡,
恐貽識者嗤。
既殊大廈傾,
可以一木支。
臨川望萬里,
何必關注水檻。
人生感古物,
慷慨有余悲。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蒼江多風飆、云雨晝夜飛的景象,展現了作者的無助和失落之情。茅軒是指房屋,駕巨浪意指置身險境,不得不低垂,說明作者在行船時遭遇了巨大的風浪,感到疲憊和頹喪。
詩歌的第二段描述了作者作為游子長期在外的辛酸。門戶無人持指家門無人照料,高岸如同谷,懸崖峭壁使得房屋岌岌可危,浮柱欹傾,形容房屋支撐不住。
第三段通過扶顛有勸誡,恐貽識者嗤的句子,表達了詩人對他人的看法,暗示了自強不息的精神。雖然大廈已經傾斜,可以用一根木頭支撐,但孤兒寡婦的眾望所寄,卻需要更堅實的支撐。
最后一段描述了詩人臨川眺望萬里,提出了一個反問,說明關注水檻并不能解決問題。人生中的各種遭遇會引發詩人的感慨和悲傷,但他仍然懷有慷慨激昂的情感。這首詩詞無論從語言還是情感都非常悲涼,展現了杜甫堅毅的品性和他對社會不幸遭遇的關注。
“何傷浮柱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kǎn
水檻
cāng jiāng duō fēng biāo, yún yǔ zhòu yè fēi.
蒼江多風飆,云雨晝夜飛。
máo xuān jià jù làng, yān dé bù dī chuí.
茅軒駕巨浪,焉得不低垂。
yóu zǐ jiǔ zài wài, mén hù wú rén chí.
游子久在外,門戶無人持。
gāo àn shàng rú gǔ, hé shāng fú zhù yī.
高岸尚如谷,何傷浮柱欹。
fú diān yǒu quàn jiè, kǒng yí shí zhě chī.
扶顛有勸誡,恐貽識者嗤。
jì shū dà shà qīng, kě yǐ yī mù zhī.
既殊大廈傾,可以一木支。
lín chuān shì wàn lǐ, hé bì lán kǎn wèi.
臨川視萬里,何必闌檻為。
rén shēng gǎn gù wù, kāng kǎi yǒu yú bēi.
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馀悲。
“何傷浮柱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