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萬峰巴峽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峰萬峰巴峽里”全詩
渚宮回望水連天,卻疑平地元無山。
山川相迎復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
歸程萬里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荊渚中流,回望巫山,無復一點,戲成短歌》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荊渚中流,回望巫山,無復一點,戲成短歌》是宋代詩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荊渚中流,回望巫山,無復一點,戲成短歌。
千峰萬峰巴峽里,不信人間有平地。
渚宮回望水連天,卻疑平地元無山。
山川相迎復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
歸程萬里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范成大在荊渚中流回望巫山時的景象和感受。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人間平地與山川的對比,表達了對人世間變化無常的感嘆和對歸途的思念。
賞析:
范成大以巧妙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現了對巫山景色的回望和內心的感慨。首句"荊渚中流,回望巫山"描繪了詩人在船上來到荊渚地區,遠遠地回望著巫山的場景。"無復一點,戲成短歌"表達了對巫山景色的深深打動,以及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的感受。
接下來的幾句通過描繪千峰萬峰和巴峽之間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懷疑和對平凡生活的反思。"不信人間有平地"暗示了人世間的紛繁復雜,以及在茫茫人世中很難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寧靜。
詩的下半部分,通過回望渚宮中的景色,詩人產生了對平地是否真的沒有山的疑問。"水連天"傳達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無邊無際的感覺,而"卻疑平地元無山"表達了詩人對現實與虛幻之間的疑惑。
最后幾句"山川相迎復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表達了山川與人相遇、離別的無常和瞬息萬變。人們轉頭再次回望時,曾經熟悉的景色早已消失,如同一場夢境般不復存在。
最后兩句"歸程萬里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表達了詩人對歸途的思念和對歸家的渴望。盡管路途遙遠,但只要做幾個夢,就能馬上到達石湖邊,這里可能象征著詩人的家鄉或心靈的歸屬。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巧妙的意象和抒情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現實與夢境之間的思考,展現了現實與理想、虛幻與真實之間的對比,給人以追求真善美的思考和啟示。
“千峰萬峰巴峽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zhǔ zhōng liú, huí wàng wū shān, wú fù yì diǎn, xì chéng duǎn gē
荊渚中流,回望巫山,無復一點,戲成短歌
qiān fēng wàn fēng bā xiá lǐ, bù xìn rén jiān yǒu píng dì.
千峰萬峰巴峽里,不信人間有平地。
zhǔ gōng huí wàng shuǐ lián tiān, què yí píng dì yuán wú shān.
渚宮回望水連天,卻疑平地元無山。
shān chuān xiāng yíng fù xiāng sòng, zhuǎn tóu biàn miè dōu rú mèng.
山川相迎復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
guī chéng wàn lǐ jīn sān qiān, jǐ mèng jí dào shí hú biān.
歸程萬里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
“千峰萬峰巴峽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