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攡章森曲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攡章森曲則”全詩
君親重慶日,家國中興年。
英武神機遠,溫文德宇全。
攡章森曲則,會道極高堅。
儉寶躬安履,仁端性自然。
淵潰澄有量,海潤浹無邊。
五學臨函丈,三朝拱邃延。
頌聲敷政久,喜色問安還。
銅律諧初度,桑弧絕舊傳。
菊催重九近,梅占小春先。
戲彩猗猗殿,宣杯玳瑁筵。
青宮千億壽,長對兩宮前。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東宮壽詩》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宮壽詩》是宋代范成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甲觀秋彌月,前星蚤麗天。
君親重慶日,家國中興年。
英武神機遠,溫文德宇全。
攡章森曲則,會道極高堅。
儉寶躬安履,仁端性自然。
淵潰澄有量,海潤浹無邊。
五學臨函丈,三朝拱邃延。
頌聲敷政久,喜色問安還。
銅律諧初度,桑弧絕舊傳。
菊催重九近,梅占小春先。
戲彩猗猗殿,宣杯玳瑁筵。
青宮千億壽,長對兩宮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范成大為東宮慶壽所作。詩人以壽辰之時,贊美東宮君主的德行和功業,表達對君主和國家未來繁榮昌盛的祝愿。
詩的開篇,描繪了初秋的景象,月色明亮,繁星閃耀,預示著東宮的光輝將如星辰般照耀天下。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君主慶生的祝賀,以及對國家興盛的期望。他稱頌君主的英武和智謀遠見,以及治國有道的溫文爾雅之德。君主的政策得到了人們的贊許,他的言行高尚堅定,使人們對他的領導和才智感到無限敬佩。
范成大繼續贊美君主的品德,稱他儉樸謙和,端莊自然地展現仁愛的品質。君主的美德如同深深的淵澄清澈,無邊的海洋潤澤萬物,給人以無限溫暖和滋養。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君主的學識,他勤學苦讀,精通五經,使得他在治理國家的道路上更加明晰。范成大還稱頌君主在歷經三朝之久的執政中,一直堅持著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治理,這種頌揚之聲長久傳達,人們對他的喜愛之情不斷增加。
詩人接著提到了樂府的銅律,即音樂的規律和節奏,君主通過自己的領導,使得社會的和諧與秩序初步建立。范成大將弓弦比喻為桑弧,傳統的音律已經不再傳承,君主創造了新的和諧之音。
最后,詩中描繪了慶壽的盛景。菊花催促著重陽節的臨近,而梅花卻先于春季綻放。殿宇上飄揚著華麗的彩帶,盛宴上擺滿了玳瑁制作的宴席。青宮的壽誕慶典莊嚴隆重,君主長久壽命,與兩宮(皇帝和皇后)共同面對。
整首詩詞以華麗的辭藻贊美了東宮君主的德行和功績,表達了對君主和國家興盛的祝愿。范成大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贊美君主的品德和才能,以及描述慶壽的盛況,展示了對君主的崇敬和對國家繁榮的期望。詩詞流暢優美,情感飽滿,是一首表達忠誠和祝福之情的佳作。
“攡章森曲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gōng shòu shī
東宮壽詩
jiǎ guān qiū mí yuè, qián xīng zǎo lì tiān.
甲觀秋彌月,前星蚤麗天。
jūn qīn chóng qìng rì, jiā guó zhōng xīng nián.
君親重慶日,家國中興年。
yīng wǔ shén jī yuǎn, wēn wén dé yǔ quán.
英武神機遠,溫文德宇全。
lí zhāng sēn qū zé, huì dào jí gāo jiān.
攡章森曲則,會道極高堅。
jiǎn bǎo gōng ān lǚ, rén duān xìng zì rán.
儉寶躬安履,仁端性自然。
yuān kuì chéng yǒu liàng, hǎi rùn jiā wú biān.
淵潰澄有量,海潤浹無邊。
wǔ xué lín hán zhàng, sān cháo gǒng suì yán.
五學臨函丈,三朝拱邃延。
sòng shēng fū zhèng jiǔ, xǐ sè wèn ān hái.
頌聲敷政久,喜色問安還。
tóng lǜ xié chū dù, sāng hú jué jiù chuán.
銅律諧初度,桑弧絕舊傳。
jú cuī chóng jiǔ jìn, méi zhàn xiǎo chūn xiān.
菊催重九近,梅占小春先。
xì cǎi yī yī diàn, xuān bēi dài mào yán.
戲彩猗猗殿,宣杯玳瑁筵。
qīng gōng qiān yì shòu, zhǎng duì liǎng gōng qián.
青宮千億壽,長對兩宮前。
“攡章森曲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