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陰亭午但聞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綠陰亭午但聞雞”全詩
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
墨染深云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
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閑身信馬蹄。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步入衡山》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步入衡山》
應有人家往隔溪,
綠陰亭午但聞雞。
松根當路龍筋瘦,
竹筍漫山鳳尾齊。
墨染深云猶似瘴,
絲來小雨不成泥。
更無騎吹喧相逐,
散誕閑身信馬蹄。
中文譯文:
應該有人家住在隔溪的那邊,
綠蔭下的亭子午后只聽見雞鳴。
松樹的根頂在路上,龍筋變得瘦弱,
竹筍遍布山間,像鳳凰的尾巴一樣齊整。
墨色染染的深云仿佛瘴氣彌漫,
細雨絲絲而來,卻無法把泥土濕潤。
再也沒有騎手吹著笛子相互追逐,
自由自在地散步,只相信馬蹄的踏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步入衡山》是宋代文學家范成大創作的作品。詩人以衡山為背景,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致和人文情懷交相輝映的圖景。
詩的開篇,詩人筆下的衡山隔溪處,應該有人家居住。這里的綠蔭下有一座亭子,在午后時分,只能聽到雞鳴的聲音。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閑適的環境之中。
接著,詩人以衡山的松樹和竹林為景,展示了自然界的景觀。松樹的根部橫在路上,龍筋(松樹的主干)變得瘦弱,顯示了歲月的流轉和自然界的變遷。而竹林中的竹筍密密麻麻,像鳳凰的尾巴一樣整齊。這種對樹木和竹子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衡山的獨特風貌。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通過描述墨染深云和絲絲細雨的景象,展示了衡山的獨特氛圍。深色的云層像是彌漫著瘴氣一般,給人一種神秘而壓抑的感覺。而細雨絲絲而來,卻無法濕潤泥土,展現出衡山特有的氣候和地貌特點。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的追求。在衡山,沒有騎手吹著笛子相互追逐,取而代之的是詩人閑適地散步,信任馬蹄踏實的節奏。這種表達自由、舒適和寧靜的情感,與前文對衡山自然景觀的描寫相呼應,形成了整首詩的和諧氛圍。
總體而言,范成大通過《步入衡山》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衡山的自然景致和獨特氛圍,展示了對自由、寧靜和自然之美的向往。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意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衡山的神秘和獨特之處。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懷的交織描繪,詩人成功地營造出一幅意境深遠、富有詩意的畫面,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以及對自由與寧靜的向往。
“綠陰亭午但聞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ù rù héng shān
步入衡山
yīng yǒu rén jiā wǎng gé xī, lǜ yīn tíng wǔ dàn wén jī.
應有人家往隔溪,綠陰亭午但聞雞。
sōng gēn dāng lù lóng jīn shòu, zhú sǔn màn shān fèng wěi qí.
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
mò rǎn shēn yún yóu shì zhàng, sī lái xiǎo yǔ bù chéng ní.
墨染深云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
gèng wú qí chuī xuān xiāng zhú, sǎn dàn xián shēn xìn mǎ tí.
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閑身信馬蹄。
“綠陰亭午但聞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