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見在去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何見在去來”全詩
若覓三心不見,便從不見打開。
孟說所過者化,莊云相代乎前。
何處安身立命?饑餐渴飲困眠。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二偈呈似壽老》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二偈呈似壽老》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法法剎那無住,
云何見在去來。
若覓三心不見,
便從不見打開。
孟說所過者化,
莊云相代乎前。
何處安身立命?
饑餐渴飲困眠。
中文譯文:
法法瞬息無常,
如何能看到它的去來。
若要尋找三心(指心、意、識)卻找不到,
就從找不到的地方著手。
孟子所說的事物轉化,
莊子所言的道理相繼前來。
在何處尋找立身立命之處?
饑餓進食、口渴飲水、疲倦入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范成大寫給似壽老的二偈,表達了生活和人生的無常和變化。詩中使用了佛教的概念和哲理,表達了一種超越世俗的思考。
詩的開頭寫道,“法法瞬息無常”,意味著一切事物都在瞬息萬變之中,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接著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能看到它的去來”,暗示人們很難準確地捕捉到事物變化的過程。
接下來的兩句,“若要尋找三心卻找不到,就從找不到的地方著手”,探討了人的內心世界和意識的無常。三心指的是心、意和識,它們是人的內在感知和認知的基礎,但詩中暗示這些內心的存在并不容易被捕捉到,我們應該從找不到的地方去尋找真正的答案。
在下半部分的兩句中,“孟子所說的事物轉化,莊子所言的道理相繼前來”,引用了孟子和莊子的思想,表達了事物的轉化和道理的傳承。這里提到了兩位古代哲學家,暗示了詩人對思想和智慧的追求。
最后兩句,“在何處尋找立身立命之處,饑餓進食、口渴飲水、疲倦入眠”,表達了一個關于生活的哲理。詩人在問自己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如何找到立身立命之處,他通過描述基本的生活需求,如進食、飲水和休息,傳遞了一種簡樸的生活態度和對內心平和的追求。
整首詩詞通過佛教的概念和哲理,表達了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強調了無常和變化的本質,以及在這個變化的世界中如何尋找內心的平和與立足之地。范成大以簡練而深刻的語言,讓讀者思考生活的本質,并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
“云何見在去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jì chéng shì shòu lǎo
二偈呈似壽老
fǎ fǎ chà nà wú zhù, yún hé jiàn zài qù lái.
法法剎那無住,云何見在去來。
ruò mì sān xīn bú jiàn, biàn cóng bú jiàn dǎ kāi.
若覓三心不見,便從不見打開。
mèng shuō suǒ guò zhě huà, zhuāng yún xiāng dài hū qián.
孟說所過者化,莊云相代乎前。
hé chǔ ān shēn lì mìng? jī cān kě yǐn kùn mián.
何處安身立命?饑餐渴飲困眠。
“云何見在去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