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廬少來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庵廬少來往”全詩
澗聲穿竹去,云影過山來。
柳菌粘枝住,桑花共葉開。
庵廬少來往,門巷濕蒼苔。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花山村舍》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花山村舍》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花山村舍,潦退灘灘露,沙虛岸岸頹。澗聲穿竹去,云影過山來。柳菌粘枝住,桑花共葉開。庵廬少來往,門巷濕蒼苔。
中文譯文:
花山村舍,退潮后露水浸滿灘涂,沙地虛弱草木凋零。澗水的聲音穿過竹林遠去,云影從山間飄過來。柳菌附著在枝條上,桑花與葉子一同開放。庵廬中很少有人來往,門巷上長滿了濕漉漉的蒼苔。
詩意和賞析:
《花山村舍》描繪了一個寧靜而質樸的鄉村景象,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之美。
詩中以自然景物來表達人生的哲理。潮退后,露水滿灘,沙地凋零,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通過描繪澗水潺潺的聲音穿過竹林,以及云影從山間飄過,表達了自然界的寧靜與變幻不定,與人生的起伏與變化相呼應。柳菌附著在枝條上,桑花與葉子一同開放,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機勃勃,與人生的希望和美好相映襯。
詩中的庵廬少有來往,門巷上長滿濕漉漉的蒼苔,暗示著這個村舍的幽靜與隱逸。這種寂靜的環境使人遠離塵囂,感受到寧靜與安寧。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鄉村的素樸之美,以及與自然相融合的生活態度。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寧靜、自然和人文的崇尚,以及追求心靈凈化與內心安寧的情感。它呈現了宋代文人追求閑適田園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深邃思考和對人生的獨特感悟。
“庵廬少來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ā shān cūn shè
花山村舍
lǎo tuì tān tān lù, shā xū àn àn tuí.
潦退灘灘露,沙虛岸岸頹。
jiàn shēng chuān zhú qù, yún yǐng guò shān lái.
澗聲穿竹去,云影過山來。
liǔ jūn zhān zhī zhù, sāng huā gòng yè kāi.
柳菌粘枝住,桑花共葉開。
ān lú shǎo lái wǎng, mén xiàng shī cāng tái.
庵廬少來往,門巷濕蒼苔。
“庵廬少來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