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當念衰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寧當念衰落”全詩
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黃?
寧當念衰落,政爾事容光。
及時且自好,來日殊未量。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秋蕓有春綠》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秋蕓有春綠》
秋蕓有春綠,疏籬照孤芳。
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黃?
寧當念衰落,政爾事容光。
及時且自好,來日殊未量。
中文譯文:
秋天的蕓豆仍然保持著春天的綠色,稀疏的籬笆襯托出孤芳的美。
清晨和霜降時分都會到來,哪有什么草能不變黃?
更應該思念所衰落的事物,才能顧及自身的容光。
及時行樂并且自我修養,未來的日子尚未可知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作品,表達了秋季的景色和人生哲理。詩人以秋蕓(指蕓豆)為意象,將秋天的景色與春天對比,突出了蕓豆依然保持著春天的綠色,與四季的變遷形成鮮明對比。疏籬的存在襯托出蕓豆的孤芳之美,顯示出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
詩中提到清霜早晚至,象征著秋季的寒冷和冷冽的霜降。詩人借此探討人生的無常和變遷,表達了一種對于時光流轉的感慨。詩句中的“何草能不黃?”點明了秋天的景物不可避免地會衰敗和凋零。
詩人進一步呼應了人生的變遷,提到寧可思念衰落的事物,關注自身的容光。這里的“衰落”可以理解為對人生經歷和歲月的思考,而“容光”則代表個人的形象和聲譽。詩人通過這樣的對比,表達了對于個人修養和內在美的重視。
最后兩句“及時且自好,來日殊未量”,表達了詩人對于及時行樂和自我修養的建議。詩人認為人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時光,努力追求自身的興趣和愛好,同時也暗示了未來的日子充滿了未知和變數。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秋天景色的描繪,抒發了對于人生變遷和個人修養的思考,表達了對于及時行樂和珍惜當下的呼喚。同時,它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描摹,展示了詩人對于細節的敏感和對美的追求。
“寧當念衰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ún yǒu chūn lǜ
秋蕓有春綠
qiū yún yǒu chūn lǜ, shū lí zhào gū fāng.
秋蕓有春綠,疏籬照孤芳。
qīng shuāng zǎo wǎn zhì, hé cǎo néng bù huáng?
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黃?
níng dāng niàn shuāi luò, zhèng ěr shì róng guāng.
寧當念衰落,政爾事容光。
jí shí qiě zì hào, lái rì shū wèi liàng.
及時且自好,來日殊未量。
“寧當念衰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