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古戰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言古戰場”全詩
百里無鉏犁,閑田生春草。
春草亦已瘦,棲棲晚花少。
落日見行人,愁煙沒孤鳥。
老翁雪髯鬢,生長識群盜。
歸來四十年,墟里跡如掃。
莫訝土毛稀,須知人力槁。
生聚何當復,茲事恐終老。
人言古戰場,瘡痍猝難療。
誰使到此極?天科吾請禱。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潺陵》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潺陵》
舟橫攸河水,
馬滑潺陵道。
百里無鉏犁,
閑田生春草。
春草亦已瘦,
棲棲晚花少。
落日見行人,
愁煙沒孤鳥。
老翁雪髯鬢,
生長識群盜。
歸來四十年,
墟里跡如掃。
莫訝土毛稀,
須知人力槁。
生聚何當復,
茲事恐終老。
人言古戰場,
瘡痍猝難療。
誰使到此極?
天科吾請禱。
中文譯文:
船橫臥于攸河之水,
馬蹄滑過潺陵的道路。
百里之間無人耕種,
閑置的田地長滿了春草。
春草也已經凋瘦,
少了棲息的鳥兒,凋謝的花朵。
夕陽下只能見到孤獨的行人,
茫茫愁煙遮沒了孤鳥的身影。
雪白的胡須和鬢發的老人,
經歷過生活的艱辛,認識了許多盜賊。
回到家鄉已有四十年,
故土之地景象猶如一片荒涼。
不要驚訝土地貧瘠,
應該知道人們的力量已經衰竭。
人們聚居的地方何時才能再次興盛,
現在的情況讓人擔心終將老去。
人們說起古代的戰場,
戰爭的創傷痊愈得很困難。
是誰導致了這種極端的境況呢?
我向上天祈禱,請給予指引。
詩意和賞析:
《潺陵》是宋代詩人范成大的作品,以描繪潺陵的景象和抒發內心感受為主題。詩中通過描寫船行水上、馬行道路、田地荒涼、落日行人、愁煙孤鳥等景物和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感慨和憂慮。
詩中的船橫于攸河之水,馬滑過潺陵的道路,暗示著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百里無人耕種,閑置的田地長滿了春草,反映了社會動蕩和人們生活困頓的現實。春草凋瘦、棲息的鳥兒減少,意味著自然和生命的衰敗。
詩中的老人雪髯鬢,生長識群盜,表現了歲月的積淀和閱歷的豐富,同時也暗示了社會的動蕩和盜賊的猖獗。歸來四十年,墟里跡如掃,描繪了作者回到故土后的凄涼景象,表達了對家鄉的失望和對社會變遷的不安。
詩末,作者借古戰場和瘡痍猝難療的比喻,反映了時代的動蕩和戰亂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傷害。最后,作者向上天祈禱,表達了對未來的祝愿和希望。
《潺陵》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社會現實,抒發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憂慮和不安。詩中的景物形象與人物形象相互烘托,層層遞進地展示了歲月的流轉和社會的動蕩,以及作者對現實的思考和對未來的祈愿。整首詩以淡然的語調和凄美的意境,展示了范成大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人生與社會的深刻洞察。
“人言古戰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 líng
潺陵
zhōu héng yōu hé shuǐ, mǎ huá chán líng dào.
舟橫攸河水,馬滑潺陵道。
bǎi lǐ wú chú lí, xián tián shēng chūn cǎo.
百里無鉏犁,閑田生春草。
chūn cǎo yì yǐ shòu, xī xī wǎn huā shǎo.
春草亦已瘦,棲棲晚花少。
luò rì jiàn xíng rén, chóu yān méi gū niǎo.
落日見行人,愁煙沒孤鳥。
lǎo wēng xuě rán bìn, shēng zhǎng shí qún dào.
老翁雪髯鬢,生長識群盜。
guī lái sì shí nián, xū lǐ jī rú sǎo.
歸來四十年,墟里跡如掃。
mò yà tǔ máo xī, xū zhī rén lì gǎo.
莫訝土毛稀,須知人力槁。
shēng jù hé dāng fù, zī shì kǒng zhōng lǎo.
生聚何當復,茲事恐終老。
rén yán gǔ zhàn chǎng, chuāng yí cù nán liáo.
人言古戰場,瘡痍猝難療。
shuí shǐ dào cǐ jí? tiān kē wú qǐng dǎo.
誰使到此極?天科吾請禱。
“人言古戰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