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坐守白頭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能坐守白頭浪”全詩
風聲洶怒木朝拔,川氣流光珠夜明。
誰能坐守白頭浪,我欲往騎金背鯨。
俯仰之間撫四海,可憐步步愁江程。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佛池口大風復泊》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佛池口大風復泊》
碧葦無思連天生,
青山有情終日橫。
風聲洶怒木朝拔,
川氣流光珠夜明。
誰能坐守白頭浪,
我欲往騎金背鯨。
俯仰之間撫四海,
可憐步步愁江程。
中文譯文:
碧綠的葦草沒有煩惱,連天一起生長,
青山有情意,整日橫亙。
狂風聲勢洶涌,搖折朝陽的樹木,
川流的氣息如光明的珍珠,照亮夜晚。
誰能坐在白浪之上,守望歲月的波濤,
我愿意去騎著背上金色鯨魚。
在仰望和俯視之間,擁抱四海,
可憐我的每一步都是愁緒滿載的江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出自宋代文人范成大之手,以自然景物描寫表達了人生的感慨和情感。詩中以碧葦和青山作為象征,分別表達了無憂無慮和執著堅守的態度。碧葦無憂無慮地生長,展現出一種自然的純真和無所牽掛的狀態,而青山則象征著情感和意義的存在,橫亙于人生的每一天。
詩中的大風和朝陽的樹木被形容為洶怒和被搖折,突顯了外界環境的變幻和不確定性。然而,川流的氣息卻如同明亮的珍珠一樣,照亮了黑暗的夜晚,這種光明的存在給人以希望和寧靜。
詩人表達了對于堅守和執著的渴望,誰能坐在白浪之上,守望歲月的波濤,這種意象體現了對于人生中不斷涌動的波浪和挑戰的勇氣和執著。詩人希望自己能夠騎著背上金色鯨魚,去追尋更廣闊的天地和更高遠的目標。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宏大情懷和對于世界的眺望。他把四海比作自己的撫摸對象,在仰望和俯視之間,感受著四海的廣闊和壯麗。然而,詩人也表示了對于江程的愁緒和憂慮,每一步都是沉重的,承載著人生的艱辛和掙扎。
整首詩在表達詩人對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慨中,融入了情感和哲思,既有對于美好事物的贊美,也有對于人生困境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內心的情感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索,展現出了詩人獨特的感悟和境界。
“誰能坐守白頭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ú chí kǒu dà fēng fù pō
佛池口大風復泊
bì wěi wú sī lián tiān shēng, qīng shān yǒu qíng zhōng rì héng.
碧葦無思連天生,青山有情終日橫。
fēng shēng xiōng nù mù cháo bá, chuān qì liú guāng zhū yè míng.
風聲洶怒木朝拔,川氣流光珠夜明。
shuí néng zuò shǒu bái tóu làng, wǒ yù wǎng qí jīn bèi jīng.
誰能坐守白頭浪,我欲往騎金背鯨。
fǔ yǎng zhī jiān fǔ sì hǎi, kě lián bù bù chóu jiāng chéng.
俯仰之間撫四海,可憐步步愁江程。
“誰能坐守白頭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