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如猾夏亦維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罪如猾夏亦維新”全詩
邊烽已卻來南虜,使節猶煩第一人。
遙想穹廬占漢月,便呼重譯布唐春。
單于若問公家世,說與麒麟畫老臣。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送洪內翰使虜》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洪內翰使虜》
郊廟熙成霈率濱,
罪如猾夏亦維新。
邊烽已卻來南虜,
使節猶煩第一人。
遙想穹廬占漢月,
便呼重譯布唐春。
單于若問公家世,
說與麒麟畫老臣。
中文譯文:
郊廟喜氣洋溢,洪內翰率領使節到達邊境,
犯罪者如同狡猾的夏人,同樣希望改變現狀。
邊境烽火已經平息,南方的敵虜前來,
使節仍然熱心地擔任第一人。
遙想當年占據漢朝的匈奴,
立即召喚重譯布唐的春風。
如果敵方的單于問起我們國家的歷史,
我將告訴他麒麟畫老臣的故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范成大在宋代創作的一首送別之作。詩中運用了古代歷史典故和比喻手法,表達了對使節洪內翰出使邊境的祝福和對國家前景的期許。
首先,詩人以郊廟熙熙攘攘的景象描繪了使節出發的喜慶氛圍。洪內翰作為使節,率領著一支使團前往邊境,象征著國家對外交往的重要任務。
接著,詩人通過比喻將犯罪者比作狡猾的夏人,暗示了罪惡和不公的存在。然而,他也表達了對改變現狀的渴望,將罪惡比作夏人是因為夏代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暴政時期,而希望維新則是對未來的美好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邊境的景象,邊境烽火已經平息,南方的敵虜前來。使節的到來給邊境帶來了和平和繁榮。詩人遙想當年匈奴占據漢朝的歷史,希望能夠再次迎來國家的春天,象征著希望國家能夠恢復昔日的輝煌。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自豪和對使節的敬重。如果敵方的單于問起國家的歷史,詩人將告訴他關于麒麟畫老臣的故事,以展示國家的博大和文化的底蘊。
整首詩以送別為主題,通過對使節洪內翰的描寫和歷史典故的引用,表達了對國家的祝福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詩人以婉約的筆觸,展現了對國家興旺發達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罪如猾夏亦維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óng nèi hàn shǐ lǔ
送洪內翰使虜
jiāo miào xī chéng pèi lǜ bīn, zuì rú huá xià yì wéi xīn.
郊廟熙成霈率濱,罪如猾夏亦維新。
biān fēng yǐ què lái nán lǔ, shǐ jié yóu fán dì yī rén.
邊烽已卻來南虜,使節猶煩第一人。
yáo xiǎng qióng lú zhàn hàn yuè, biàn hū chóng yì bù táng chūn.
遙想穹廬占漢月,便呼重譯布唐春。
chán yú ruò wèn gōng jiā shì, shuō yǔ qí lín huà lǎo chén.
單于若問公家世,說與麒麟畫老臣。
“罪如猾夏亦維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