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鼓三災海印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鼓三災海印沈”全詩
急過當年無佛處,庭前空有柏森森。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柏林院》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柏林院》是范成大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胡來胡現劫灰深,
風鼓三災海印沈。
急過當年無佛處,
庭前空有柏森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被戰亂摧毀的柏林院景象。詩人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表達了對戰亂帶來的破壞和苦難的深刻感受。詩中呈現的柏林院,原本是一座佛寺,但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詩人借助景物的對比,表達了對當時社會動蕩和人心不安的擔憂之情。
賞析:
1. 形象描繪:詩中運用了一系列形象生動的詞語,如"胡來胡現"、"劫灰深"、"風鼓三災"、"海印沈"、"庭前空有柏森森"等,通過這些描寫,詩人成功地創造了一種荒涼凄涼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柏林院的破敗景象。
2. 對比手法:詩人通過對比手法,使得詩中的景象更加鮮明。他將柏林院過去的繁榮和現在的荒涼進行對照,通過"急過當年無佛處",強調了現在已經無法找到昔日的佛寺,以表達對戰亂時期文化破壞的憂慮。
3. 悲憤情緒:詩人在描繪柏林院的同時,透露出對戰亂、動蕩時期的悲憤之情。他使用了"胡來胡現"、"劫灰深"等詞語,抒發了對戰亂所帶來的破壞和苦難的深刻感受。
4. 意境營造:詩人通過"庭前空有柏森森"一句,將柏林院的破敗景象與柏樹交相呼應,形成了一種凄涼的意境。讀者可以感受到柏樹的孤獨和凄涼,進而引發對時代動蕩和文化破壞的思考。
總體而言,《柏林院》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形象描寫和對比手法,成功地表達了對戰亂和文化破壞的憂慮之情。通過描繪柏林院的荒涼景象,詩人喚起讀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當下社會動蕩的反思,體現了范成大詩人才華橫溢的創作風格。
“風鼓三災海印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ó lín yuàn
柏林院
hú lái hú xiàn jié huī shēn, fēng gǔ sān zāi hǎi yìn shěn.
胡來胡現劫灰深,風鼓三災海印沈。
jí guò dāng nián wú fú chù, tíng qián kōng yǒu bǎi sēn sēn.
急過當年無佛處,庭前空有柏森森。
“風鼓三災海印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