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子崔嵬拄杖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拂子崔嵬拄杖橫”全詩
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明月堂》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明月堂》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范成大。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老的業禪窟被巖石門鎖住,
拂子和崔嵬的拄杖橫在一旁。
塔上閃耀佛光,堂上明亮的月光,
不要說公案不明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古老的禪宗寺廟,被巖石門鎖住的禪窟,以及在塔上閃耀的佛光和堂上明亮的月光。詩人通過描繪這個場景,表達了禪宗修行者追求心靈的明亮和啟迪的愿望。詩中的“公案”指的是禪宗中的公案禪,意味著禪宗的教義和修行方法。詩人告誡人們不要認為禪宗的教義和修行方法是模糊不清的,而是要通過修行和領悟,達到心靈的明亮和啟迪。
賞析:
《明月堂》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禪宗修行的場景,展現了禪宗的精神追求。詩中的禪窟被巖石門鎖住,象征著修行者要通過克服內心的障礙和困擾,才能進入禪宗的境界。拂子和拄杖則是禪宗修行者的象征物,表達了他們專注和堅定的態度。塔上閃耀的佛光和堂上明亮的月光,象征著心靈的明亮和啟迪,是禪宗修行者追求的目標。詩人通過對禪宗場景的描繪,表達了對心靈明亮和啟迪的向往,并告誡人們不要認為禪宗的教義和修行方法是模糊不清的,而是要通過實際的修行和領悟,才能真正體驗到其中的意義和價值。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禪宗修行的場景,表達了對心靈明亮和啟迪的向往,并呼喚人們通過實際的修行和領悟,去體驗禪宗的意義和價值。
“拂子崔嵬拄杖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yuè táng
明月堂
gǔ yè chán kū suǒ yán jiōng, fú zi cuī wéi zhǔ zhàng héng.
古業禪窟鎖巖扃,拂子崔嵬拄杖橫。
tǎ shàng fó guāng táng shàng yuè, mò yán gōng àn bù fēn míng.
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
“拂子崔嵬拄杖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