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潤無天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浸潤無天旱”全詩
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
插秧適云已,引溜加溉灌。
更仆往方塘,決渠當斷岸。
公私各地著,浸潤無天旱。
主守問家臣,分明見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銀漢。
鷗鳥鏡里來,關山云邊看。
秋菰成黑米,精鑿傳白粲。
玉粒足晨炊,紅鮮任霞散。
終然添旅食,作苦期壯觀。
遺穗及眾多,我倉戒滋蔓。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是杜甫的一首唐詩,描述了作者行官在農田中修筑水利設施,確保農田灌溉的情景。
詩中,作者描繪了一個東屯大江北、百頃平如案的農田景象。六月時節,稻苗茁壯,千畦碧泉縱橫交錯。插秧已經完成,引水渠道也加以灌溉。作者前往方塘繼續開挖渠道,斷開了岸邊的堤壩。這些努力旨在保證農田的灌溉,使公私農田都能夠得到充沛的水源,不受干旱影響。
詩中還出現了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銀漢等描繪水上飛禽和水草之美的描寫。鷗鳥如鏡中飛出,關山云邊看去,給人以寧靜和悠遠的感覺。
接著,秋菰成熟,收獲的大米如玉粒般晶瑩剔透。這些精心耕種和灌溉的努力,使得農作物豐收,并能供給下一次的旅途之需。
最后,詩中表達了作者厲行節約和珍惜糧食的決心。他在結束農田工作之后,會仔細檢視剩余的谷物,防止它們滋生霉變。這體現了杜甫的為政務實和為民著想的態度。
整首詩通過描寫農田景象以及行官修筑水利的努力,表達了作者的農田治水之志和為民謀福的決心,同時也表現了對水草、飛禽的贊美,以及對糧食的珍惜和節約的意識。這首詩橋接了自然景觀和人的勞動實踐,展示了杜甫作為文人官員的樸實情感和為民辦事的責任感。
“浸潤無天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guān zhāng wàng bǔ dào qí shuǐ guī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
dōng tún dà jiāng běi, bǎi qǐng píng ruò àn.
東屯大江北,百頃平若案。
liù yuè qīng dào duō, qiān qí bì quán luàn.
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
chā yāng shì yún yǐ, yǐn liū jiā gài guàn.
插秧適云已,引溜加溉灌。
gèng pū wǎng fāng táng, jué qú dāng duàn àn.
更仆往方塘,決渠當斷岸。
gōng sī gè dì zhe, jìn rùn wú tiān hàn.
公私各地著,浸潤無天旱。
zhǔ shǒu wèn jiā chén, fēn míng jiàn xī bàn.
主守問家臣,分明見溪伴。
qiān qiān jiǒng cuì yǔ, shàn shàn shēng yín hàn.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銀漢。
ōu niǎo jìng lǐ lái, guān shān yún biān kàn.
鷗鳥鏡里來,關山云邊看。
qiū gū chéng hēi mǐ, jīng záo chuán bái càn.
秋菰成黑米,精鑿傳白粲。
yù lì zú chén chuī, hóng xiān rèn xiá sàn.
玉粒足晨炊,紅鮮任霞散。
zhōng rán tiān lǚ shí, zuò kǔ qī zhuàng guān.
終然添旅食,作苦期壯觀。
yí suì jí zhòng duō, wǒ cāng jiè zī màn.
遺穗及眾多,我倉戒滋蔓。
“浸潤無天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