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能驅不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桃能驅不祥”全詩
抱枝昆侖奴,猶解魑魅禦。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霜后紀園中草木十二絕》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霜后紀園中草木十二絕》
桃能驅不祥,霜后葉鋪地。
抱枝昆侖奴,猶解魑魅禦。
中文譯文:
桃樹能夠驅逐不祥之物,霜后葉子鋪滿了地。
抱著枝干的昆侖山的奴仆,依然能夠解散邪魔鬼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范成大創作的作品,描述了霜后園中的草木景象,傳達了一種秋冬時節的寂靜和堅韌的力量。
首先,桃樹被描繪成一種具有神奇力量的植物,能夠驅逐不祥之物。霜后的葉子鋪滿了地面,這是一種凄涼而美麗的景象,也暗示著冬季的臨近。
接著,詩中出現了抱著枝干的昆侖山的奴仆,他們能夠解散邪魔鬼怪。昆侖山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神秘而崇高的地位,被視為神仙居住的地方。這里的奴仆象征著勇敢和堅韌的精神,他們能夠征服邪惡的力量,展現出無畏的英雄氣概。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寄托了作者對堅韌精神和勇氣的贊頌。桃樹和昆侖奴仆都象征著人類在面對逆境和困難時的毅力和勇敢。詩中的景物與人物相映成趣,彰顯了自然與人類之間的共通性和互動關系。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冬季景象的獨特感悟,同時也蘊含了對人類精神力量的贊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詩人展示了自然界的魅力和人類的力量,給讀者帶來思考和共鳴。
“桃能驅不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hòu jì yuán zhōng cǎo mù shí èr jué
霜后紀園中草木十二絕
táo néng qū bù xiáng, shuāng hòu yè pù dì.
桃能驅不祥,霜后葉鋪地。
bào zhī kūn lún nú, yóu jiě chī mèi yù.
抱枝昆侖奴,猶解魑魅禦。
“桃能驅不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