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搖散疏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飄搖散疏襟”全詩
小園背高岡,挽葛上崎崟。
曠望延駐目,飄搖散疏襟。
潛鱗恨水壯,去翼依云深。
勿謂地無疆,劣于山有陰。
石榞遍天下,水陸兼浮沈。
自我登隴首,十年經碧岑。
劍門來巫峽,薄倚浩至今。
故園暗戎馬,骨肉失追尋。
時危無消息,老去多歸心。
志士惜白日,久客藉黃金。
敢為蘇門嘯,庶作梁父吟。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上后園山腳》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后園山腳》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歌。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朱夏炎熱難忍,清晨行走于北林。小園坐落在高岡背后,拾葛攀爬上崎嶇的山巒。眼前廣闊的景色使人目眩神迷,衣袖飄搖,襟扇疏散。仿佛潛藏的巨鱗也在忿恨水勢的洶涌,飛翼倚附于深邃的云天。不要說大地沒有邊際,也比不上山峰那般幽暗陰沉。石榞遍布天下,水陸交融浮沉。我曾親自登上隴山的頂峰,十年中歷經碧岑的險峻。從劍門走到巫山峽口,微弱地仰賴浩蕩至今。故鄉如今深藏戎馬之中,親人已追尋不獲。在危難之際沒有消息傳來,老去之際多是歸心無依。有志之士珍惜白日光陰,長時間客居卻借助黃金維持生計。敢于像蘇門豁然而發一聲長嘯,或許能像梁父那樣吟詠出振奮人心的詩篇。
這首詩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自身經歷,表達了詩人在動蕩不安的時代中的思考和感受。詩人在朝陽初升的清晨,踏上北林的小道,觀賞周圍山巒的壯麗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渾與壯美。同時,他也抒發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中描寫了人生的坎坷歷程,從隴山到劍門、巫山,蘊含了詩人多年的流浪和奔波。他的故鄉已經被戰亂籠罩,親人失散,生活陷入困境,但他仍然堅守志向,珍惜光陰,力圖用豁達的胸懷和執著的精神面對困境。
整首詩詞充滿了對人生、家國和志向的深刻思考,以及對逆境中堅守信仰和人生價值的堅持。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表達了他的抱負和意志,體現了杜甫特有的豁達樂觀和深刻人生觀。
“飄搖散疏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hòu yuán shān jiǎo
上后園山腳
zhū xià rè suǒ yīng, qīng xù bù běi lín.
朱夏熱所嬰,清旭步北林。
xiǎo yuán bèi gāo gāng, wǎn gé shàng qí yín.
小園背高岡,挽葛上崎崟。
kuàng wàng yán zhù mù, piāo yáo sàn shū jīn.
曠望延駐目,飄搖散疏襟。
qián lín hèn shuǐ zhuàng, qù yì yī yún shēn.
潛鱗恨水壯,去翼依云深。
wù wèi dì wú jiāng, liè yú shān yǒu yīn.
勿謂地無疆,劣于山有陰。
shí yuán biàn tiān xià, shuǐ lù jiān fú shěn.
石榞遍天下,水陸兼浮沈。
zì wǒ dēng lǒng shǒu, shí nián jīng bì cén.
自我登隴首,十年經碧岑。
jiàn mén lái wū xiá, báo yǐ hào zhì jīn.
劍門來巫峽,薄倚浩至今。
gù yuán àn róng mǎ, gǔ ròu shī zhuī xún.
故園暗戎馬,骨肉失追尋。
shí wēi wú xiāo xī, lǎo qù duō guī xīn.
時危無消息,老去多歸心。
zhì shì xī bái rì, jiǔ kè jí huáng jīn.
志士惜白日,久客藉黃金。
gǎn wéi sū mén xiào, shù zuò liáng fù yín.
敢為蘇門嘯,庶作梁父吟。
“飄搖散疏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