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憎行路與心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生憎行路與心違”全詩
吳岫涌云穿望眼,楚江浮月冷征衣。
長歌悲似垂垂淚,短夢紛如草草歸。
若有一廛供閉戶,肯將篾舫換柴扉!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南徐道中》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南徐道中》
作者:范成大(宋代)
生憎行路與心違,
又逐孤帆擘浪飛。
吳岫涌云穿望眼,
楚江浮月冷征衣。
長歌悲似垂垂淚,
短夢紛如草草歸。
若有一廛供閉戶,
肯將篾舫換柴扉!
中文譯文:
不幸的是,行路與內心的愿望相背離,
再次追逐獨木舟駛過波浪飛行。
吳山的峰嶺云霧騰起,穿透了眼簾,
楚江上的月亮寒冷地映照著征衣。
悲傷的長歌像是淚水一滴滴流淌,
短暫的夢境像是匆匆的歸途。
如果有一座小屋提供避難之所,
愿意用藤船換取木門!
詩意和賞析:
《南徐道中》是范成大的一首宋詞,通過描繪行旅中的景色與情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愁苦。
詩的開篇寫道“生憎行路與心違”,詩人在旅途中與自己的內心愿望發生了沖突,暗示了他內心的矛盾和無奈。接著,“又逐孤帆擘浪飛”,詩人以孤獨的航行形象,表達了他在風波中孤獨奮進的心境。
下一句“吳岫涌云穿望眼”,描繪了吳山的峰嶺云霧繚繞的景色,給人以迷離的感覺。緊接著,“楚江浮月冷征衣”,以江上的冷月映照著行旅者的征衣,襯托出一種孤寂和凄涼的氛圍。
后兩句“長歌悲似垂垂淚,短夢紛如草草歸”,通過對長歌和短夢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蒼涼。最后兩句“若有一廛供閉戶,肯將篾舫換柴扉”,詩人希望能有一座小屋提供避難之所,愿意用簡陋的藤船換取木門,表達了對安寧生活的渴望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基礎,通過獨特的意象和情感表達,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困頓和無奈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在社會和現實中的矛盾與思考。
“生憎行路與心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xú dào zhōng
南徐道中
shēng zēng xíng lù yǔ xīn wéi, yòu zhú gū fān bāi làng fēi.
生憎行路與心違,又逐孤帆擘浪飛。
wú xiù yǒng yún chuān wàng yǎn, chǔ jiāng fú yuè lěng zhēng yī.
吳岫涌云穿望眼,楚江浮月冷征衣。
cháng gē bēi shì chuí chuí lèi, duǎn mèng fēn rú cǎo cǎo guī.
長歌悲似垂垂淚,短夢紛如草草歸。
ruò yǒu yī chán gōng bì hù, kěn jiāng miè fǎng huàn chái fēi!
若有一廛供閉戶,肯將篾舫換柴扉!
“生憎行路與心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