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哉忺讀草堂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哉忺讀草堂文”全詩
客塵長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老矣懶供蓮社課,歸哉忺讀草堂文。
山頭一任天燈現,個事何曾落見聞。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東林寺》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東林寺》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談易翻經宰木春,
三生猶自裊煙熏。
客塵長隔虎溪水,
劫火不侵香谷云。
老矣懶供蓮社課,
歸哉忺讀草堂文。
山頭一任天燈現,
個事何曾落見聞。
中文譯文:
在東林寺里談論易經,宰木春的事情翻來覆去,
三生輪回依然如煙熏。
客人的塵世紛擾長久地隔絕著虎溪水流,
浩劫之火卻無法侵犯香谷云煙。
年老之后,懶得供奉蓮社的課程,
歸去吧,只念忺讀草堂的文學。
山頂上的天燈照亮了一切,
個人的經歷又何曾被人所見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東林寺》描繪了一個禪宗僧人的內心世界和生活感悟。詩人范成大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禪宗思想的精髓和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詩的開篇,談及了談論易經和宰木春的事情,易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經典之一,宰木春則是一個與易經相關的人物。通過談論易經,詩人展示了禪宗思想中對于深層次問題的探索和思考。
接下來的兩句“三生猶自裊煙熏,客塵長隔虎溪水”,表達了人生輪回和塵世紛擾的主題。三生指的是輪回轉世的概念,而煙熏和塵世則象征著人們對于紛擾世事的執著和困擾。客塵長隔虎溪水,意味著禪修者與世俗之間的隔絕,塵世的浮躁無法觸及到禪宗修行者內心的寧靜。
下一句“劫火不侵香谷云”,通過對比劫火和香谷云,表達了禪修者內心的堅定和超脫,即使面對世間的浩劫,他們的內心依然寧靜如云。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述了自己年老后的生活態度。他懶得供奉蓮社的課程,選擇了回歸自然、專心修習禪宗的生活。他在草堂中默默忺讀,盡情地沉浸于文學的世界中。
最后兩句“山頭一任天燈現,個事何曾落見聞”,通過山頭上的天燈的形象,表達了禪修者內心的啟迪和照亮他人的愿望。個人的經歷和領悟,往往不能被外界所見聞,只有在內心默默體悟的時候,才能真正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整首詩詞通過對禪宗修行者內心世界的描繪,表達了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禪修境界的追求。詩人范成大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禪宗思想的智慧和對于塵世紛擾的超越,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內心寧靜和文學修養的向往。這首詩詞通過禪宗的視角,引導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及在紛擾世事中如何保持內心的寧靜和智慧。
“歸哉忺讀草堂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lín sì
東林寺
tán yì fān jīng zǎi mù chūn, sān shēng yóu zì niǎo yān xūn.
談易翻經宰木春,三生猶自裊煙熏。
kè chén zhǎng gé hǔ xī shuǐ, jié huǒ bù qīn xiāng gǔ yún.
客塵長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lǎo yǐ lǎn gōng lián shè kè, guī zāi xiān dú cǎo táng wén.
老矣懶供蓮社課,歸哉忺讀草堂文。
shān tóu yī rèn tiān dēng xiàn, gè shì hé zēng luò jiàn wén.
山頭一任天燈現,個事何曾落見聞。
“歸哉忺讀草堂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