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巾風帽笑歸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巾風帽笑歸遲”全詩
月明想在云堆處,客醉都忘馬滑時。
老云樽前花隔霧,春來句里鬢成絲。
浮生不了悲歡事,作劇兒童總未知。
分類: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正月十四日雨中與正夫、朋元小集夜歸》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正月十四日雨中與正夫、朋元小集夜歸》
燈市凄清燈火稀,
雨巾風帽笑歸遲。
月明想在云堆處,
客醉都忘馬滑時。
老云樽前花隔霧,
春來句里鬢成絲。
浮生不了悲歡事,
作劇兒童總未知。
中文譯文:
正月十四日,夜晚下雨時與正夫、朋元小聚后夜歸
燈市冷清,燈火稀疏,
因雨戴著雨巾、風帽笑著回來晚了。
明亮的月光似乎在云堆之間,
客人醉了,都忘記了馬滑倒的那一瞬間。
老年的朋友在云煙之間品酒,
春天來了,詩句中的白發變得如絲。
人生的悲歡離合無法預料,
作為戲劇的兒童,總是不知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范成大的作品,描述了一個雨中夜歸的情景。詩中通過描繪燈市冷清、雨中歸遲、月明云堆、醉客忘卻等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詩中的燈市凄清和燈火稀疏,傳遞出一種寂寥和冷清的氛圍,暗示了一種歲月的流轉和變遷。雨中歸遲的畫面則展現了一種浪漫的情懷,雨中行走,似乎是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體驗。
其次,詩中的月明云堆和醉客忘卻,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和追求。月明想在云堆處,意味著詩人對理想境界的向往,但現實中客人們醉酒后往往忘卻那些美好的事物。這種對理想和現實的對比,呈現出一種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最后,詩中的老云樽前花隔霧和春來句里鬢成絲,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老年的朋友們在云煙之間品酒,詩句中的白發則象征著歲月的痕跡,春天的到來使得人們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無常。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雨夜歸途的情景,通過對歲月變遷、理想與現實、人生意義等主題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詩人以自然景物和人物行為的描寫,將個人的情感與社會的現實相結合,以寥寥數語表達出對人生和人性的思索,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雨巾風帽笑歸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ēng yuè shí sì rì yǔ zhōng yǔ zhèng fū péng yuán xiǎo jí yè guī
正月十四日雨中與正夫、朋元小集夜歸
dēng shì qī qīng dēng huǒ xī, yǔ jīn fēng mào xiào guī chí.
燈市凄清燈火稀,雨巾風帽笑歸遲。
yuè míng xiǎng zài yún duī chù, kè zuì dōu wàng mǎ huá shí.
月明想在云堆處,客醉都忘馬滑時。
lǎo yún zūn qián huā gé wù, chūn lái jù lǐ bìn chéng sī.
老云樽前花隔霧,春來句里鬢成絲。
fú shēng bù liǎo bēi huān shì, zuò jù ér tóng zǒng wèi zhī.
浮生不了悲歡事,作劇兒童總未知。
“雨巾風帽笑歸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