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籬落秋暑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籬落秋暑中”全詩
灌園以餬口,身自雜蒼頭。
籬落秋暑中,碧花蔓牽牛。
誰知把鋤人,舊日東陵侯。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海康書事十首》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海康書事十首》
白發坐鉤黨,南遷海瀕州。
灌園以餬口,身自雜蒼頭。
籬落秋暑中,碧花蔓牽牛。
誰知把鋤人,舊日東陵侯。
中文譯文:
白發坐著勾黨,南遷至海瀕州。
耕種園地為生活,自己身上承擔繁重勞苦。
在秋天和炎熱的夏天,籬笆下的葡萄藤牽引著牛。
誰知道這位持鋤耕作的人,曾是昔日的東陵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秦觀的作品,描述了一個老者的生活境遇和過去的身份。詩中的主人公白發坐著勾黨,這是指他年事已高,頭發已經變白。他曾經是東陵侯,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南遷到海邊的瀕州,過著艱苦的生活。
他以灌溉園地為生,自己親自承擔著勞作,頭上的蒼頭說明他的生活十分辛苦。詩中提到的籬笆下的葡萄藤是秋天和夏天的景象,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自然界的描繪,營造出一種田園詩意。
最后兩句"誰知把鋤人,舊日東陵侯"表達了主人公的遭遇和內心感嘆。他過去是東陵侯,擁有尊貴的身份,但現在他只是一位默默耕作的農夫,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的身份和功績。這種對過去榮耀的懷念和對現實境遇的無奈,營造了一種深情和憂傷的氛圍。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展現了主人公的艱辛生活和內心的感嘆。同時,詩人還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了一種寧靜和田園的氛圍,使詩意更加豐富和深遠。
“籬落秋暑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i kāng shū shì shí shǒu
海康書事十首
bái fà zuò gōu dǎng, nán qiān hǎi bīn zhōu.
白發坐鉤黨,南遷海瀕州。
guàn yuán yǐ hú kǒu, shēn zì zá cāng tóu.
灌園以餬口,身自雜蒼頭。
lí luò qiū shǔ zhōng, bì huā màn qiān niú.
籬落秋暑中,碧花蔓牽牛。
shéi zhī bǎ chú rén, jiù rì dōng líng hóu.
誰知把鋤人,舊日東陵侯。
“籬落秋暑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