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日隔林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岫日隔林光”全詩
圓頂相邀迓,旃檀燎深堂。
層巒淡如洗,杰閣森欲翔。
林芳含雨滋,岫日隔林光。
涓涓續清溜,靡靡傳幽香。
俯仰佳覽眺,悠哉身世忘。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同子瞻賦游惠山三首》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子瞻賦游惠山三首》是宋代詩人秦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輟棹縱幽討,
籃輿入青蒼。
圓頂相邀迓,
旃檀燎深堂。
層巒淡如洗,
杰閣森欲翔。
林芳含雨滋,
岫日隔林光。
涓涓續清溜,
靡靡傳幽香。
俯仰佳覽眺,
悠哉身世忘。
譯文:
停下船槳,自由地漫游探索,
籃輿駛入青蒼之中。
圓頂的建筑互相邀請,
香檀木燃起,照亮深室。
層層山巒透著淡淡的洗禮,
高樓巍峨,欲飛向天際。
林間芬芳含著雨露滋潤,
山峰的日光被林木遮擋。
細小的溪水繼續清澈地流淌,
幽香彌漫,氤氳四溢。
低頭仰望,欣賞遠處的美景,
忘卻了身世之憂,悠然自得。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秦觀游覽惠山的景色和感受。他停下船槳,自由地游覽探索,籃輿駛入蒼翠的山中。圓頂的建筑相互邀請,散發著檀香的燃燒,照亮了深室的空間。
山巒層層疊疊,經過淡淡的洗禮,高樓巍峨,仿佛欲飛向天際。林間的芳香融合了雨露的滋潤,山峰的日光被茂密的樹林遮擋。
清澈的小溪水不斷流淌,幽香的氣息彌漫在空中。低頭仰望,欣賞遠處美景,這樣的景色讓人忘卻了身世之憂,心境舒暢。
賞析:
這首詩詞以秦觀游覽惠山的經歷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感受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在山水之間的身世忘懷,心境寧靜的境界。
詩中的輟棹縱幽討和籃輿入青蒼描繪了作者舒展身心,游覽山水之間的場景。圓頂相邀迓,旃檀燎深堂,通過描寫建筑物的照明,營造了一種幽靜而祥和的氛圍。
層巒淡如洗,杰閣森欲翔,林芳含雨滋,岫日隔林光,通過對自然山水的描繪,展示了山巒疊嶂、高樓巍峨、林木茂盛的景象,同時也展現了山水之間的寧靜和靜謐之美。
涓涓續清溜,靡靡傳幽香,詩中細小的溪水不斷流淌,散發著幽香,讓人感受到清新、寧靜的氛圍。這種幽香的氣息傳遞出一種深遠的美感,使人心曠神怡。
詩的最后兩句"俯仰佳覽眺,悠哉身世忘"表達了作者在欣賞自然美景的過程中,忘卻了世俗的煩憂,心境舒暢,達到了身心愉悅的境地。
整首詩運用了豐富的意象,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山水之間的寧靜、美麗和祥和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在山水中尋求心靈安寧、忘卻塵世煩惱的愿望。
該詩詞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秦觀獨特的詩意和美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筆觸,傳遞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和心靈的撫慰,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追求寧靜與忘卻的向往。
“岫日隔林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zi zhān fù yóu huì shān sān shǒu
同子瞻賦游惠山三首
chuò zhào zòng yōu tǎo, lán yú rù qīng cāng.
輟棹縱幽討,籃輿入青蒼。
yuán dǐng xiāng yāo yà, zhān tán liáo shēn táng.
圓頂相邀迓,旃檀燎深堂。
céng luán dàn rú xǐ, jié gé sēn yù xiáng.
層巒淡如洗,杰閣森欲翔。
lín fāng hán yǔ zī, xiù rì gé lín guāng.
林芳含雨滋,岫日隔林光。
juān juān xù qīng liū, mǐ mǐ chuán yōu xiāng.
涓涓續清溜,靡靡傳幽香。
fǔ yǎng jiā lǎn tiào, yōu zāi shēn shì wàng.
俯仰佳覽眺,悠哉身世忘。
“岫日隔林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