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傍無復屬車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岸傍無復屬車音”全詩
涵春似恨隋家遠,漲曉疑連蜀井深。
斗草事空煙冉冉,司花人遠樹陰陰。
勞生俛仰成陳跡,縱有遺聲可用尋。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廣陵五題其一次韻子由題九曲池》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廣陵五題其一次韻子由題九曲池》
蕭瑟通池閟茂林,
岸傍無復屬車音。
涵春似恨隋家遠,
漲曉疑連蜀井深。
斗草事空煙冉冉,
司花人遠樹陰陰。
勞生俛仰成陳跡,
縱有遺聲可用尋。
中文譯文:
池水凄涼流通,靜靜地依傍著茂密的林木,
池岸旁邊再也聽不到車馬的聲音。
春水包含著對隋家遠離的懷恨之情,
黎明時分水面漲起,令人懷疑連通蜀地的井有多深。
一場斗草的事情如煙一般飄渺,
掌管花事的人遠去,樹蔭陰森森。
辛勤的勞動成為了過去的痕跡,
即使有殘留的聲音也無法找到它的蹤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秦觀創作的《廣陵五題其一次韻子由題九曲池》。詩中描繪了一個廣陵的景觀,以及其中蘊含的寓意。
首先,詩人描述了池水和茂密林木的凄涼和寂靜。這種靜謐的景象給人一種蕭瑟之感,暗示著人事已非,車馬往來的繁忙聲音已經消失。
接著,詩人以春水的形象表達了對隋家遠離的懷恨之情。這里的隋家指的是隋朝,詩人以水的涵春之意,暗示著自己對隋朝的遠離感到悲傷和不滿。
詩中提到的蜀井,是指蜀地的井,漲曉的水面讓人懷疑井的深度。這里蜀井的象征意義是多重的,既可以代表人們對蜀地遙遠的向往,也可以暗示著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和無法解決的難題。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一幅斗草事空、司花人遠的景象。斗草事指的是花事的管理,而司花人則是負責管理花事的人。這里詩人通過描寫司花人遠去和樹蔭陰森,表達了一種荒涼和寂寥的氛圍。
最后,詩人以勞動成為陳跡、遺聲難尋作結。勞生俛仰成陳跡,意味著勞動者的辛勤勞動成為了過去的痕跡,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縱有遺聲可用尋,表示即使有殘留的聲音,也很難找到它的蹤跡。這里詩人通過勞動的隱喻,反映了人們辛勤勞作的結果往往難以被發現和珍視的現實。
整首詩以廣陵的景觀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同時表達了對歷史變遷和人事滄桑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蕭瑟、涵春、漲曉等意象,以及斗草事、司花人、勞生俛仰等隱喻手法,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交融,營造出一種憂郁而沉思的氛圍,引發讀者對時間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整首詩以簡練而富有意味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深刻感慨,展示了秦觀獨特的寫景和抒情風格。
“岸傍無復屬車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ǎng líng wǔ tí qí yī cì yùn zi yóu tí jiǔ qǔ chí
廣陵五題其一次韻子由題九曲池
xiāo sè tōng chí bì mào lín, àn bàng wú fù shǔ chē yīn.
蕭瑟通池閟茂林,岸傍無復屬車音。
hán chūn shì hèn suí jiā yuǎn, zhǎng xiǎo yí lián shǔ jǐng shēn.
涵春似恨隋家遠,漲曉疑連蜀井深。
dòu cǎo shì kōng yān rǎn rǎn, sī huā rén yuǎn shù yīn yīn.
斗草事空煙冉冉,司花人遠樹陰陰。
láo shēng fǔ yǎng chéng chén jī, zòng yǒu yí shēng kě yòng xún.
勞生俛仰成陳跡,縱有遺聲可用尋。
“岸傍無復屬車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