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三冬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發三冬學”全詩
誰知人上杰,聊作吏中循。
揮翰通元氣,開編友古人。
寄聲張氏子,曲逆豈長貧。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次韻酬陳傳道》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酬陳傳道》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白發三冬學,青衫八尺身。
誰知人上杰,聊作吏中循。
揮翰通元氣,開編友古人。
寄聲張氏子,曲逆豈長貧。
中文譯文:
白發三冬學,青衫八尺身。
我已經學習了三個冬天,衣著依然是青衣八尺的身材。
誰知人上杰,聊作吏中循。
誰能知曉我有卓越的才能,只能在官場中默默奉獻。
揮翰通元氣,開編友古人。
揮舞毛筆能夠傳達古人的精神,創作開啟了與友人的交往。
寄聲張氏子,曲逆豈長貧。
致以問候,向張氏子弟寄去音信,雖然境遇曲折,但豈能持久貧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秦觀的《次韻酬陳傳道》。詩中表達了作者自謙的心態和對友人的問候。詩人自稱已經學習了很長時間,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著朝氣和精神,身材依然挺拔。他認為自己有一定的才能和品德,雖然在官場中只能默默地履行職責。他的筆觸能夠傳達古人的思想和感情,因此與友人一起開展了創作和交往。最后,他向張氏子弟寄去問候,表示雖然經歷曲折,但并不會持久地陷入貧困之中。
這首詩流露出作者對自身經歷和才能的淡泊態度,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關懷。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自己的年紀和外貌與內心的朝氣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通過揮毫泄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同時也展示了自己與友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最后,他寄語張氏子弟,表達了對他們境遇的關心和祝愿。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意境和情感,展示了他內心深處的堅韌和樂觀。這首詩通過對個人經歷和人際關系的描寫,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同時也表達了對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與珍視。
“白發三冬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óu chén chuán dào
次韻酬陳傳道
bái fà sān dōng xué, qīng shān bā chǐ shēn.
白發三冬學,青衫八尺身。
shéi zhī rén shàng jié, liáo zuò lì zhōng xún.
誰知人上杰,聊作吏中循。
huī hàn tōng yuán qì, kāi biān yǒu gǔ rén.
揮翰通元氣,開編友古人。
jì shēng zhāng shì zi, qū nì qǐ zhǎng pín.
寄聲張氏子,曲逆豈長貧。
“白發三冬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