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瀌瀌雨雪自消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瀌瀌雨雪自消融”全詩
華秀兩跗當重露,文成五色在高桐。
江南又說衣冠盛,廷右仍瞻禮樂隆。
朝睍既升淮海見,瀌瀌雨雪自消融。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寄李公擇郎中》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李公擇郎中》
節旄淮畔脫秋風,
忽跨鯨魚上碧空。
華秀兩跗當重露,
文成五色在高桐。
江南又說衣冠盛,
廷右仍瞻禮樂隆。
朝睍既升淮海見,
瀌瀌雨雪自消融。
中文譯文:
節旄在淮畔脫離了秋風,
突然跨越鯨魚,升上碧空。
華麗的衣裳和美麗的容顏在早露中閃耀,
文采斐然的才華像五彩斑斕的高桐樹。
江南地區又傳說著衣冠盛世的繁榮,
朝廷的右側依然瞻仰著禮樂的隆盛。
朝陽升起后,已經看見淮海的景色,
稀稀拉拉的雨雪自然融化消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秦觀創作的一首詩篇。整首詩以華麗的辭藻描繪了一個美麗而神秘的景象,詩中充滿了秋天的意象和自然景觀的描繪。
詩的開篇,以節旄(指節制權杖)脫離秋風,跨越鯨魚,形容主人公人物超越塵世的境界,進入了一種超凡脫俗的狀態,表達了秦觀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接下來,詩人運用華秀、文成兩個描寫桐樹的修辭手法,將桐樹的美麗與主人公的才華相聯系,展示了主人公的才情出眾,文采斐然。
詩的下半部分,描繪了江南地區的衣冠盛世和官場的繁榮景象。江南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文化繁榮的地方,這里的衣冠文人風采出眾,而廷右則指朝廷的右側位置,表示主人公在朝廷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瞻仰禮樂的隆盛也暗示了主人公對朝廷榮光的向往。
最后兩句描述朝睍(指朝陽)升起后,主人公已經看見淮海的景色,而瀌瀌則形容雨雪紛飛,這里表達了主人公在官場中的坎坷經歷,但最終能夠自然消融。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華麗的辭藻描繪了一個高雅、神秘而充滿理想境界的景象,展示了主人公才情出眾、對官場的向往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瀌瀌雨雪自消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lǐ gōng zé láng zhōng
寄李公擇郎中
jié máo huái pàn tuō qiū fēng, hū kuà jīng yú shàng bì kōng.
節旄淮畔脫秋風,忽跨鯨魚上碧空。
huá xiù liǎng fū dāng zhòng lù, wén chéng wǔ sè zài gāo tóng.
華秀兩跗當重露,文成五色在高桐。
jiāng nán yòu shuō yì guān shèng, tíng yòu réng zhān lǐ yuè lóng.
江南又說衣冠盛,廷右仍瞻禮樂隆。
cháo xiàn jì shēng huái hǎi jiàn, biāo biāo yǔ xuě zì xiāo róng.
朝睍既升淮海見,瀌瀌雨雪自消融。
“瀌瀌雨雪自消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