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珠炯圓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戒珠炯圓彩”全詩
定水湛虛明,戒珠炯圓彩。
飄零鄉縣異,晼晚星霜改。
明發又西征,孤帆破煙靄。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送僧歸遂州》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僧歸遂州》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寶師本巴蜀,
浪跡游淮海。
定水湛虛明,
戒珠炯圓彩。
飄零鄉縣異,
晼晚星霜改。
明發又西征,
孤帆破煙靄。
中文譯文:
寶貴的師傅本是巴蜀人,
我漂泊在淮海之間。
定水湛藍明亮,
佛珠閃耀著圓彩。
離散故鄉異域,
晦暗的夜晚歲月變遷。
再次啟程向西征,
孤單的帆船穿越煙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秦觀寫給一位僧人的送別之作。詩人通過描繪自己與僧人的別離,表達了離鄉背井、漂泊流離之情,同時也融入了對佛教的敬仰和追求。
首兩句描述了詩人自己的境遇,他離開了巴蜀故鄉,在淮海之間流浪。接著,詩人以定水湛藍明亮、佛珠光彩奪目的形象,表達了對佛教的贊美和仰慕。
第四句中的“飄零鄉縣異”表達了詩人離散故鄉、漂泊他鄉的孤寂和困苦,而“晼晚星霜改”則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詩詞:《送僧歸遂州》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寶師本巴蜀,浪跡游淮海。
定水湛虛明,戒珠炯圓彩。
飄零鄉縣異,晼晚星霜改。
明發又西征,孤帆破煙靄。
中文譯文:
寶師原籍在巴蜀,卻四處游蕩于淮海之間。
水面平靜如鏡,湛藍的天空明亮,僧人手中的念珠閃爍著明亮的光彩。
漂泊逐漸使故鄉和家鄉變得陌生,經歷了許多年月的變遷。
再次啟程向西方征程,孤獨的帆在煙霧中破裂。
詩意:
《送僧歸遂州》這首詩描述了一位僧人離開家鄉巴蜀,四處游歷的經歷。詩中描繪了僧人離開家鄉后所經歷的種種變化,包括水面的平靜、藍天的明亮以及念珠閃爍的光彩。詩人通過描寫漂泊的經歷和孤獨的旅程,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離別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僧人的離別和漂泊之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展現了離鄉別井后的孤獨和迷茫。詩中的水面、天空和念珠等形象都具有鮮明的意象感,給人以清晰的視覺感受。最后一句“孤帆破煙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孤獨的旅行者在茫茫煙霧中的身影,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整首詩抒發了離別和彷徨的情感,并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增添了詩的意境和藝術感。秦觀以簡潔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離別帶來的苦痛,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產生共鳴。這首詩展示了宋代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戒珠炯圓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guī suì zhōu
送僧歸遂州
bǎo shī běn bā shǔ, làng jī yóu huái hǎi.
寶師本巴蜀,浪跡游淮海。
dìng shuǐ zhàn xū míng, jiè zhū jiǒng yuán cǎi.
定水湛虛明,戒珠炯圓彩。
piāo líng xiāng xiàn yì, wǎn wǎn xīng shuāng gǎi.
飄零鄉縣異,晼晚星霜改。
míng fā yòu xī zhēng, gū fān pò yān ǎi.
明發又西征,孤帆破煙靄。
“戒珠炯圓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