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季葉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生季葉中”全詩
我生季葉中,乃與古人遇。
職當供灑掃,匏系愧遲暮。
來章感存沒,三讀淚如注。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次韻酬徐仲車見寄》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秦觀創作的《次韻酬徐仲車見寄》。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渭清非勝涇,
蘭芳本無慕。
我生季葉中,
乃與古人遇。
職當供灑掃,
匏系愧遲暮。
來章感存沒,
三讀淚如注。
譯文:
渭河的清澈并不勝過涇河,
蘭花的芳香本無需追求。
我生活在這個季節之中,
竟然與古人有了相遇。
我應該奉獻自己的職責,盡心掃灑,
但我心中有所愧疚,因為年華已晚。
這篇詩章使我感受到存亡的無常,
讀了三次,淚水如注。
詩意和賞析:
《次韻酬徐仲車見寄》是秦觀對友人徐仲車來信的回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生命的感慨和自省。
詩的前兩句通過將渭河和涇河進行對比,表達了一種淡然的心態。渭河清澈,但并不比涇河更勝一籌,蘭花本身沒有追求,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與古人相遇的驚喜和感慨。作者感嘆自己能夠生活在這個季節,有機會與古人有所交流與共鳴,感受到了歷史的延續和共通之處。
在下半部分的兩句中,秦觀將自己的職責與晚年的擔憂相結合。他自稱應該盡心掃灑,奉獻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但他也感到自己的匏(音páo)已經系在晚年的船上,因為時光已經不多了,他對自己的拖延和遲暮感到愧疚。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生死的思考和感慨。他認為這篇詩章的來臨使他意識到存亡的無常,讀了三次后,他的眼淚如注,表達了他對生命短暫和歲月流逝的感傷和哀嘆。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生命的反思和對時光的感悟。他超越了個人的境遇,思考了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展現了一種深邃而內省的情感。
“我生季葉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óu xú zhòng chē jiàn jì
次韻酬徐仲車見寄
wèi qīng fēi shèng jīng, lán fāng běn wú mù.
渭清非勝涇,蘭芳本無慕。
wǒ shēng jì yè zhōng, nǎi yǔ gǔ rén yù.
我生季葉中,乃與古人遇。
zhí dāng gōng sǎ sǎo, páo xì kuì chí mù.
職當供灑掃,匏系愧遲暮。
lái zhāng gǎn cún méi, sān dú lèi rú zhù.
來章感存沒,三讀淚如注。
“我生季葉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