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渺渺蕩輕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煙波渺渺蕩輕舟”全詩
笑隔荷花共人語,煙波渺渺蕩輕舟。
數聲水調紅嬌晚,棹轉舟回笑人遠。
腸斷誰家游冶郎,盡日踟躕臨柳岸。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采蓮》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采蓮》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若耶溪邊天氣秋,
采蓮女兒溪岸頭。
笑隔荷花共人語,
煙波渺渺蕩輕舟。
數聲水調紅嬌晚,
棹轉舟回笑人遠。
腸斷誰家游冶郎,
盡日踟躕臨柳岸。
中文譯文:
在若耶溪邊秋天的天氣里,
采蓮的姑娘站在溪岸上。
她笑著與人隔著荷花交談,
煙波茫茫中蕩起輕舟。
幾聲水調迎來紅日的余暉,
劃槳轉舟,笑容中人漸行遠去。
心如斷腸,游弋的郎君是誰?
整日徘徊在柳樹岸邊。
詩意和賞析:
《采蓮》是一首描繪秋天采蓮景色的宋代詩詞。詩中通過描繪若耶溪邊的秋天景色,將采蓮女兒的形象與自然景物相融合。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采蓮女兒的笑語與荷花之間的親密互動,以及煙波中輕舟的蕩漾。這些景物與情感的交融,展示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秋日采蓮圖景。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思念之情。夕陽的余暉中,船只轉向,笑容中的人漸行遠去,給人一種別離的感覺。詩人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傷感和思念,暗示了詩人與游弋的郎君相隔的遙遠距離,心如斷腸。整日徘徊在柳樹岸邊,無法釋懷。
整首詩以清新婉約的語言描繪了采蓮女兒的美麗形象和秋天的寧靜景色,同時也傳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情感的交織描繪,詩詞展現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給人以深深的觸動和共鳴。
“煙波渺渺蕩輕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lián
采蓮
ruò yé xī biān tiān qì qiū, cǎi lián nǚ ér xī àn tóu.
若耶溪邊天氣秋,采蓮女兒溪岸頭。
xiào gé hé huā gòng rén yǔ, yān bō miǎo miǎo dàng qīng zhōu.
笑隔荷花共人語,煙波渺渺蕩輕舟。
shù shēng shuǐ diào hóng jiāo wǎn, zhào zhuǎn zhōu huí xiào rén yuǎn.
數聲水調紅嬌晚,棹轉舟回笑人遠。
cháng duàn shuí jiā yóu yě láng, jǐn rì chí chú lín liǔ àn.
腸斷誰家游冶郎,盡日踟躕臨柳岸。
“煙波渺渺蕩輕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