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日車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覺日車逝”全詩
孰云塵滓地,劉阮肯俱至。
一披清骨毛,再見失身世。
有如執盛熱,傃月濯涼吹。
又如觀巨梓,卻覘蕭葦細。
十辰同遨游,不覺日車逝。
嗟予逃空虛,終日面林翳。
聞人足音喜,況乃道所契。
方念衣袖分,明月忽我畀。
眷言何以酬,白發同所詣。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酬曾逢原參寥上人見寄山陽作》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秦觀所作,題為《酬曾逢原參寥上人見寄山陽作》。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倦客當老秋,於忽少佳意。
孰云塵滓地,劉阮肯俱至。
一披清骨毛,再見失身世。
有如執盛熱,傃月濯涼吹。
又如觀巨梓,卻覘蕭葦細。
十辰同遨游,不覺日車逝。
嗟予逃空虛,終日面林翳。
聞人足音喜,況乃道所契。
方念衣袖分,明月忽我畀。
眷言何以酬,白發同所詣。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位疲倦的旅客在深秋時節的心情。他感到自己的心境突然間變得愉快起來,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提到自己身處塵滓之地,卻不期待劉邕和阮籍這樣的名士會和他一同到來。他比喻自己像是握著盛熱的物品,又好像被月光和涼風所洗滌。他還提到觀賞高大的巨梓樹,同時也留意到那些纖細的蕭葦。他表示自己在行走中已經過去了很多時間,卻沒有察覺到時間的流逝。他感嘆自己逃避著空虛,整日面對著茂密的林木和陰影。但是當他聽到有人的腳步聲時,他感到歡喜,更何況這個人還是與自己有著相同信仰的道士。最后,他思考如何回應對方的關切,暗示著自己已經白發蒼蒼,和對方一樣年邁。
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季為背景,通過描繪旅客的心情和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表達了一種淡泊、自然的情懷。詩中使用了一些比喻和意象來展現旅客的內心感受,如將自己比作盛熱的物品,用月光和涼風的洗滌來形容心境的變化。同時,通過觀察巨梓樹和蕭葦的對比,表達了對細微之處的敏銳觀察和欣賞之情。整首詩情感細膩,文字簡練,意境清幽,使人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入體驗。最后兩句詩表達了旅客對與他有共同信仰的道士的喜悅,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給人以深思。整首詩以自然、恬靜的語言描繪了旅客內心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示了秦觀獨特的詩意和情感表達能力。
“不覺日車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céng féng yuán cān liáo shàng rén jiàn jì shān yáng zuò
酬曾逢原參寥上人見寄山陽作
juàn kè dāng lǎo qiū, yú hū shǎo jiā yì.
倦客當老秋,於忽少佳意。
shú yún chén zǐ dì, liú ruǎn kěn jù zhì.
孰云塵滓地,劉阮肯俱至。
yī pī qīng gǔ máo, zài jiàn shī shēn shì.
一披清骨毛,再見失身世。
yǒu rú zhí shèng rè, sù yuè zhuó liáng chuī.
有如執盛熱,傃月濯涼吹。
yòu rú guān jù zǐ, què chān xiāo wěi xì.
又如觀巨梓,卻覘蕭葦細。
shí chén tóng áo yóu, bù jué rì chē shì.
十辰同遨游,不覺日車逝。
jiē yǔ táo kōng xū, zhōng rì miàn lín yì.
嗟予逃空虛,終日面林翳。
wén rén zú yīn xǐ, kuàng nǎi dào suǒ qì.
聞人足音喜,況乃道所契。
fāng niàn yī xiù fēn, míng yuè hū wǒ bì.
方念衣袖分,明月忽我畀。
juàn yán hé yǐ chóu, bái fà tóng suǒ yì.
眷言何以酬,白發同所詣。
“不覺日車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