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誰謂多籌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羌人誰謂多籌策”全詩
羌人誰謂多籌策,止有黔驢技一蹄。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次韻出省馬上有懷蔣穎叔》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出省馬上有懷蔣穎叔》是宋代詩人秦觀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給出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制詔行聞降紫泥,簪花且醉玉東西。
羌人誰謂多籌策,止有黔驢技一蹄。
詩意:
這首詩詞是秦觀在江西出使時,途中對蔣穎叔的思念之情所作。詩中描繪了詩人在行程中聽到蔣穎叔降職的消息后的感受,表達了對朝廷政治斗爭的無奈和對友人遭遇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緒。首句“制詔行聞降紫泥”,表明詩人得知蔣穎叔降職的消息,感到惋惜和不滿,使用了“制詔”和“紫泥”這樣具體的詞語,突出了政治權力的變換和朝廷斗爭的殘酷性。
接著的兩句“簪花且醉玉東西”,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心情。他拋開政治紛爭,暫時將自己沉浸在花醉和玉東西(美酒)的愉悅中。這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表達了詩人對世俗功名的疲憊和對生活情趣的向往。
最后兩句“羌人誰謂多籌策,止有黔驢技一蹄”,以諷刺的口吻指出羌人以為他們籌劃了許多計策,卻只有黔(貴州)驢的技能一蹄。這里的“黔驢技一蹄”用以比喻政治斗爭中的小聰明和短視,暗示了朝廷官僚體制的弊端和腐敗現象。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政治斗爭和友情的思考,傳達了詩人對朝廷政治的不滿和對真摯情感的追求,展示了秦觀獨特的才情和對社會現實的觀察力。
“羌人誰謂多籌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ū shěng mǎ shàng yǒu huái jiǎng yǐng shū
次韻出省馬上有懷蔣穎叔
zhì zhào xíng wén jiàng zǐ ní, zān huā qiě zuì yù dōng xī.
制詔行聞降紫泥,簪花且醉玉東西。
qiāng rén shuí wèi duō chóu cè, zhǐ yǒu qián lǘ jì yī tí.
羌人誰謂多籌策,止有黔驢技一蹄。
“羌人誰謂多籌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