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縈纏不如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縈纏不如緒”全詩
無端葉間蟬,催促時節去,愁起如亂絲,縈纏不如緒。
日月豈得已,還復役朝暮。
人生均有得,悲嘆我不誤。
春愁自天時,感憤亦真趣。
分類: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秋興九首其一擬韓退之》秦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興九首其一擬韓退之》是宋代作家秦觀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逍遙北窗下,
百事遠客慮。
無端葉間蟬,
催促時節去。
愁起如亂絲,
縈纏不如緒。
日月豈得已,
還復役朝暮。
人生均有得,
悲嘆我不誤。
春愁自天時,
感憤亦真趣。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秋天時心情的起伏和思考。他坐在北窗下,遠離塵囂的世俗紛擾,卻受到百事紛擾的憂慮。在無端的葉間,蟬聲催促著時節的離去,引發了他的憂愁,這種憂愁像紛亂的絲線一樣纏繞著他的心緒。作者感慨日月的流轉無法停止,他不斷地在朝夕的勞役中度過。他認為人生中每個人都會有所得,而他自己對于這些得到的東西感到悲嘆,認為自己沒有錯過任何東西。春天的憂愁伴隨著天時而來,作者對于這種感慨和憤怒也是真實而深刻的體驗。
賞析:
《秋興九首其一擬韓退之》以簡潔、凝練的詞語表達了作者秦觀內心的孤獨和憂愁。詩中的北窗下是一個安靜的地方,可以使他遠離喧囂,但也讓他更加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蟬聲催促時節的描寫,將自然界的變化與人生的流轉相聯系,突顯了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得與失的悲嘆,表達了他對于世事的疑惑和對于命運的無奈。最后,他將自己的感慨與春天的憂愁相聯系,使詩詞更具有共鳴和情感的表達。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和時間流轉的思考和感慨。它以細膩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打動人心,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索。
“縈纏不如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xìng jiǔ shǒu qí yī nǐ hán tuì zhī
秋興九首其一擬韓退之
xiāo yáo běi chuāng xià, bǎi shì yuǎn kè lǜ.
逍遙北窗下,百事遠客慮。
wú duān yè jiān chán, cuī cù shí jié qù,
無端葉間蟬,催促時節去,
chóu qǐ rú luàn sī, yíng chán bù rú xù.
愁起如亂絲,縈纏不如緒。
rì yuè qǐ dé yǐ, hái fù yì zhāo mù.
日月豈得已,還復役朝暮。
rén shēng jūn yǒu de, bēi tàn wǒ bù wù.
人生均有得,悲嘆我不誤。
chūn chóu zì tiān shí, gǎn fèn yì zhēn qù.
春愁自天時,感憤亦真趣。
“縈纏不如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