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離亦復何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別離亦復何恨”全詩
別離亦復何恨,此別恨匆匆。
頭上貂蟬貴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
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
孫劉輩,能使我,不為公。
余發種種如是,此事付渠儂。
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
毫發皆帝力,更乞鑒湖東。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注釋】
①詞作于淳熙五年(1178)春,時稼軒三十九歲,在江西隆興安撫使任上。據詞序,稼軒去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調隆興(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撫使。僅三月,又詔命入京。友人餞別,席間有作《水調歌頭》者,稼軒次韻作此詞。 詞由頻繁的調任和朝內門戶之爭而發。上片就餞宴切入,點出離別。隨即一轉,貴人黃土,人生如夢,大可一笑出門,坦然處之。下片借古諷今,抨擊世俗,自明節操。“但覺”以下,實牢騷不平語。既難挽狂瀾,不如歸隱林泉。通篇貌似曠達,實則語含譏諷,悲憤無限。
②司馬監:司馬倬字漢章,任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帶監察性質),故稱“監”或“太監”。趙卿:未詳何人。王漕:王希呂字仲衡,時任江西轉運副使(主管漕運),故稱“漕”或“漕司”。
③次韻:即步韻,按原唱韻腳和詩或詞。
④王公明:即王炎,曾任樞密使。薨(hōng烘):古時稱諸侯之死曰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員之死,也可稱“薨”。門戶之嘆:嘆同僚之間,各立門戶,相互攻訐。王炎生前與同僚多有不協,受人排擠,故眾人有門戶之嘆。前章:指本詞的上片。
⑤“我飲”兩句:寫詞人在餞宴上縱情豪飲。
⑥“別離”兩句:恨相聚太短,匆匆而別。即詞序所稱,在隆興任上僅三月(舊制一般以三年為一任)。
⑦“頭上”三句:言官高爵顯者也難免歸于黃土,誰能稱雄一世?按:指王炎而言,是對詞序“門戶之爭”的一種否定。貂(diāo刁)蟬:即貂蟬冠。據《宋史·輿服志》,裝飾極為華麗,惟三公大臣于國祀或大朝會時方冠戴。麒麟高冢:立著石麒麟的高大墳墓。杜甫《曲江》詩:“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麒麟:傳說中的一種仁獸。高冢(zhǒng腫):指貴人之墓。竟誰雄:究竟誰能稱雄。
⑧“一笑”兩句:一笑赴任,正值暮春季節。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⑨“孫劉輩”三句:言此去寧可不作三公,決不媚事權貴。孫劉:三國時魏國的中書監劉放和中書令孫資。《三國志·辛毗傳》稱孫、劉當政,惟辛不從。他說:“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與劉、孫不平,不過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辛詞據此。公:即指三公。東漢時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后世以此為高官的代稱。
⑩“余發”兩句:我已衰老,此事且憑他們。種種:頭發短少稀疏貌。《左傳·昭公三年》載,盧蒲嫳請求歸隱,對齊侯說:“余發如此種種,余奚能為。”陸游《長歌行》:“金印煌煌未入手,白發種種來無情。”此事:指相互排擠傾軋的門戶之爭。渠儂:他們,指當代的“孫劉輩”。
⑾“但覺”三句:自謂平生漂泊,于醉吟風月外,竟百事無成。蘇軾《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詩:“我除搜句百無功。”辛詞據此。
⑿“毫發”兩句:一切來自帝力,我惟乞歸山水。毫發皆帝力:《漢書·張耳陳馀傳》載:張耳之子張敖嗣立,高祖劉邦過趙,對趙王不敬,趙相貫高欲殺高祖。張敖說不可,謂趙所以能復國,“秋毫皆帝力也”。鑒湖:一名鏡湖。在今浙江紹興縣南。唐詩人賀知章晚年奉詔歸隱于此。蘇軾《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四首》:“那知老病渾無用,欲向君王乞鏡湖。
“別離亦復何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水調歌頭
wǒ yǐn bù xū quàn, zhèng pà jiǔ zūn kōng.
我飲不須勸,正怕酒尊空。
bié lí yì fù hé hèn, cǐ bié hèn cōng cōng.
別離亦復何恨,此別恨匆匆。
tóu shàng diāo chán guì kè, huā wài qí lín gāo zhǒng, rén shì jìng shuí xióng.
頭上貂蟬貴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
yī xiào chū mén qù, qiān lǐ luò huā fēng.
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
sūn liú bèi, néng shǐ wǒ, bù wéi gōng.
孫劉輩,能使我,不為公。
yú fā zhǒng zhǒng rú shì, cǐ shì fù qú nóng.
余發種種如是,此事付渠儂。
dàn jué píng shēng hú hǎi, chú le zuì yín fēng yuè, cǐ wài bǎi wú gōng.
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
háo fà jiē dì lì, gèng qǐ jiàn hú dōng.
毫發皆帝力,更乞鑒湖東。
“別離亦復何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