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梨棗山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西風梨棗山園”全詩
萬事從今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
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
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分類: 清平樂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清平樂》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清平樂·連云松竹》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
拄杖東家分社肉。
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
兒童偷把長竿。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中文譯文:
連綿的云朵,郁郁蔥蔥的松竹,
萬事皆因此而足夠。
我拄著拐杖,到東家去分送一些肉。
床頭上的白酒初次熟成。
西風吹過梨樹和棗樹,山園里生機盎然。
孩子們偷走長竿去玩耍。
請不要讓旁人驚擾,老夫在這寧靜之處靜心欣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的《清平樂》系列之一,以描寫自然景物和平淡生活為主題。詩中描述了連綿的云朵、郁郁蔥蔥的松竹,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贊嘆。通過描寫東家分肉、床頭熟酒、西風吹過山園等日常場景,展示了詩人寧靜閑適的生活態度。
詩中的“連云松竹”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美好的自然環境以及詩人對自然的向往。接著,詩人以自己的日常生活為線索,描寫了一系列平凡而幸福的場景,如拄杖東家分送肉、白酒初熟、西風吹過山園等,體現了詩人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
詩的結尾,詩人以“兒童偷把長竿”來寄托對純真童趣的渴望,并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珍視。最后兩句“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表達了詩人想要保持寧靜、欣賞生活的心境,不希望被外界打擾,享受閑適的時光。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傳遞出平和、寧靜的心境和生活態度。這種對平淡生活的贊美,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內心寧靜的追求,都是辛棄疾作品中常見的主題之一。
“西風梨棗山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清平樂
lián yún sōng zhú.
連云松竹。
wàn shì cóng jīn zú.
萬事從今足。
zhǔ zhàng dōng jiā fēn shè ròu.
拄杖東家分社肉。
bái jiǔ chuáng tóu chū shú.
白酒床頭初熟。
xī fēng lí zǎo shān yuán.
西風梨棗山園。
ér tóng tōu bǎ zhǎng gān.
兒童偷把長竿。
mò qiǎn páng rén jīng qù, lǎo fū jìng chù xián kàn.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西風梨棗山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