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白發春無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情白發春無奈”出自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 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duō qíng bái fà chūn wú nài,詩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多情白發春無奈”全詩
《鷓鴣天 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春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
多情白發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
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多情白發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
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注釋】: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詞。詞的前兩句“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 ”,寫的是農村恬靜而又充滿生機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薺菜花開滿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適逢春雨 ,群鴉在新翻的土地上覓食。聊聊數筆 ,把一幅鄉間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
本詞由薺菜開花而說“春入 ”,對平凡微賤的薺菜花寄予了極大的感情,又把“群鴉”寫得充滿生意,一點不像平時我們所見的那副使人討厭的聒噪相。詞人留意和刻畫這些細物細事,可見其意態閑適 。但是,接下來兩句“ 多情白發春無奈 ,晚日青簾酒易賒”,情緒陡變,適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見了,萬種愁緒染白了的頭發。詞中說的是“白發 ”,實際上講的是“愁緒 ”。“多情白發春無奈”,詞人心情沉悶,只好到小酒店去飲酒解愁。這里“多情”二字寫得詼諧,恰如其分地傳遞出詞人那種帶有苦味的詼諧。而在這詼諧中,又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無可奈何的愁緒。
面對如畫的春色,詞人的愁緒從何而來呢?這首詞有一小序:“游鵝湖,醉書酒家壁。”我們可以從這兩句話中找到一定的線索。這時,正是詞人被罷官落職、不得不退居田園之時。這時他才四十二歲。他還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怎能耐得住清閑無為的生活?所以詞人游鵝湖,面對生機勃勃的春天,聯想到自己的遭遇,事業上的失意與感嘆歲月流逝的惆悵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說過 :“以樂景寫哀 ,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姜齋詩話》)。這也是本詞上闋的藝術手法。下闋寫的是一幅農村景象:村民們悠閑自在,生活過得井然有序,牛欄附近的空地上種滿了桑麻。春播即將開始,大忙季節就要到來,不知誰家的年輕女子,穿著白衣青裙,趁著大忙前的閑暇趕著去走娘家。與本詞的開篇幾句不同,下闋詞人從近處落筆 ,一個“閑”字,一個“細”字,一個“有”字,一個“趁”字,把農村生活的閑適與古樸活脫脫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然而,詞人越是寫閑適、古樸,越是讓人聯想到“多情白發春無奈 ,晚日青簾酒易賒”所流露出來的那種煩悶和無可奈何的情緒。詞人無一字寫我,盡情描寫客觀景象,著力描繪了一個“無我之境 ”,實際上“我”盡在其中。詞人采用這種高超的藝術手法,把煩亂復雜的失意之情在這閑適的氛圍中突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人有會問:詞人既然喜歡農村,喜歡農村古樸而又悠閑的生活 ,為什么還要借酒澆愁呢?這里,我們就必須結合詞人當時的生活背景和他當時的處境去理解。我們知道 ,辛棄疾是一位很有抱負、正義,充滿愛國心的詞人,然而,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官場中有的是爾虞我詐、爭權奪利,有的是夸夸其談,食言而肥,詞人對此看透了,厭煩了,所以他要遠離城市的喧鬧,他認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頭,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薺菜花中。如今,他雖置身于純潔、清新的農村,卻還有愁苦,那是因為他不能忘懷祖國萬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場 ,去收復已奪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關心的事業 ,然而,他卻被排擠到農村,過起“閑意態”的生活來,他怎能不愁苦呢?他不是不喜愛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給他帶來真正的快樂。
總之,這首詞寫了作者的苦悶 ,而在這苦悶中,表達了作者的追求,是一首難得的借景抒情的好詞。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詞。詞的前兩句“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 ”,寫的是農村恬靜而又充滿生機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薺菜花開滿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適逢春雨 ,群鴉在新翻的土地上覓食。聊聊數筆 ,把一幅鄉間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
本詞由薺菜開花而說“春入 ”,對平凡微賤的薺菜花寄予了極大的感情,又把“群鴉”寫得充滿生意,一點不像平時我們所見的那副使人討厭的聒噪相。詞人留意和刻畫這些細物細事,可見其意態閑適 。但是,接下來兩句“ 多情白發春無奈 ,晚日青簾酒易賒”,情緒陡變,適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見了,萬種愁緒染白了的頭發。詞中說的是“白發 ”,實際上講的是“愁緒 ”。“多情白發春無奈”,詞人心情沉悶,只好到小酒店去飲酒解愁。這里“多情”二字寫得詼諧,恰如其分地傳遞出詞人那種帶有苦味的詼諧。而在這詼諧中,又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無可奈何的愁緒。
面對如畫的春色,詞人的愁緒從何而來呢?這首詞有一小序:“游鵝湖,醉書酒家壁。”我們可以從這兩句話中找到一定的線索。這時,正是詞人被罷官落職、不得不退居田園之時。這時他才四十二歲。他還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怎能耐得住清閑無為的生活?所以詞人游鵝湖,面對生機勃勃的春天,聯想到自己的遭遇,事業上的失意與感嘆歲月流逝的惆悵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說過 :“以樂景寫哀 ,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姜齋詩話》)。這也是本詞上闋的藝術手法。下闋寫的是一幅農村景象:村民們悠閑自在,生活過得井然有序,牛欄附近的空地上種滿了桑麻。春播即將開始,大忙季節就要到來,不知誰家的年輕女子,穿著白衣青裙,趁著大忙前的閑暇趕著去走娘家。與本詞的開篇幾句不同,下闋詞人從近處落筆 ,一個“閑”字,一個“細”字,一個“有”字,一個“趁”字,把農村生活的閑適與古樸活脫脫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然而,詞人越是寫閑適、古樸,越是讓人聯想到“多情白發春無奈 ,晚日青簾酒易賒”所流露出來的那種煩悶和無可奈何的情緒。詞人無一字寫我,盡情描寫客觀景象,著力描繪了一個“無我之境 ”,實際上“我”盡在其中。詞人采用這種高超的藝術手法,把煩亂復雜的失意之情在這閑適的氛圍中突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人有會問:詞人既然喜歡農村,喜歡農村古樸而又悠閑的生活 ,為什么還要借酒澆愁呢?這里,我們就必須結合詞人當時的生活背景和他當時的處境去理解。我們知道 ,辛棄疾是一位很有抱負、正義,充滿愛國心的詞人,然而,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官場中有的是爾虞我詐、爭權奪利,有的是夸夸其談,食言而肥,詞人對此看透了,厭煩了,所以他要遠離城市的喧鬧,他認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頭,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薺菜花中。如今,他雖置身于純潔、清新的農村,卻還有愁苦,那是因為他不能忘懷祖國萬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場 ,去收復已奪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關心的事業 ,然而,他卻被排擠到農村,過起“閑意態”的生活來,他怎能不愁苦呢?他不是不喜愛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給他帶來真正的快樂。
總之,這首詞寫了作者的苦悶 ,而在這苦悶中,表達了作者的追求,是一首難得的借景抒情的好詞。
“多情白發春無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yóu é hú zuì shū jiǔ jiā bì
鷓鴣天 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chūn rì píng yuán jì cài huā, xīn gēng yǔ hòu luò qún yā.
春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
duō qíng bái fà chūn wú nài, wǎn rì qīng lián jiǔ yì shē.
多情白發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xián yì tài, xì shēng yá, niú lán xī pàn yǒu sāng má.
閑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
qīng qún gǎo mèi shuí jiā nǚ? qù chèn cán shēng kàn wài jiā.
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多情白發春無奈”平仄韻腳
拼音:duō qíng bái fà chūn wú nài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多情白發春無奈”的相關詩句
“多情白發春無奈”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多情白發春無奈”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多情白發春無奈”出自辛棄疾的 《鷓鴣天 游鵝湖醉書酒家壁》,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