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鏡又重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鏡又重磨”全詩
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
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分類: 太常引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太常引》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
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
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文譯文:
秋天的月亮的倒影在湖面上轉動,
明鏡再次磨亮。
舉杯問倚在月宮的仙女姮娥,
被白發的歲月欺負,又能如何。
乘著風好好地離去,飛翔在無垠的天空,
直接俯瞰山河。
砍去桂樹下的婆娑舞影,
這世間的美好,清澈的光輝更加豐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的作品,展現了秋天的美景,描繪了一輪秋月的倒影在湖面上閃爍的景象。詩人通過"秋影轉金波"的描繪,將自然景色與人生的變幻相結合,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的感慨。
詩中的"飛鏡又重磨"一句,表達了對歲月流轉不息的感嘆和對光陰易逝的思考。"把酒問姮娥"這一句,詩人以對月宮仙女的傾訴,寄托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歲月流逝的無奈。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他渴望乘著風飛翔,俯瞰山河,追求更廣闊的世界。"斫去桂婆娑"則象征著詩人割舍塵世的紛擾和欲望,追求內心的寧靜與純凈。
整首詩以秋月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以及對追求理想、追求內心自由的向往。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傳達出了詩人對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情感體驗。
“飛鏡又重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cháng yǐn
太常引
yī lún qiū yǐng zhuǎn jīn bō.
一輪秋影轉金波。
fēi jìng yòu zhòng mó.
飛鏡又重磨。
bǎ jiǔ wèn héng é.
把酒問姮娥。
bèi bái fà qī rén nài hé.
被白發、欺人奈何。
chéng fēng hǎo qù, cháng kōng wàn lǐ, zhí xià kàn shān hé.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zhuó qù guì pó suō.
斫去桂婆娑。
rén dào shì qīng guāng gèng duō.
人道是、清光更多。
“飛鏡又重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