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屋生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繞屋生喧”出自宋代辛棄疾的《祝英臺近》,
詩句共4個字,詩句拼音為:rào wū shēng xuān,詩句平仄:仄平平平。
“繞屋生喧”全詩
《祝英臺近》
水縱橫,山遠近。
拄杖占千頃。
老眼羞將,水底看山影。
試教水動山搖,吾生堪笑,似此個、青山無定。
一瓢飲。
人問翁愛飛泉,來尋個中靜。
繞屋生喧,怎做靜中境。
我眠君且歸休,維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時問。
拄杖占千頃。
老眼羞將,水底看山影。
試教水動山搖,吾生堪笑,似此個、青山無定。
一瓢飲。
人問翁愛飛泉,來尋個中靜。
繞屋生喧,怎做靜中境。
我眠君且歸休,維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時問。
分類: 祝英臺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原序:與客飲瓢泉,客以泉聲喧靜為問。余醉,未及答。或者以“蟬噪林逾靜”代對,意甚美矣。翌日為賦此詞以褒之
--------------------------------------------
【注釋】
①大約作于慶元元年(1195),時稼軒二次罷居信州帶湖。是年瓢泉新居初成。飲瓢泉:在瓢泉飲酒。客以泉聲喧靜為問:客人問泉聲喧鬧還是幽靜?蟬噪林逾靜:梁代詩人王藉《入若耶溪》詩中的一句,與下句“鳥鳴山更幽”合成一聯,有動中見靜的意境。翌(yì意)日:第二天。褒:夸獎,贊揚。 抒發山水之樂,動靜之趣,一篇藝術小品。山本靜,水為動;山影入水,而水動山搖;則靜中有動,動中見靜,動靜莫辨。妙在自喻身世飄搖,出處無常。下片主客問答,問既巧,答亦妙。菩薩塵斷心凈,故花不沾身;我輩惟有心靜,方能化動為靜,動中取靜,此亦嘲客不知進退之禪機。
②“水縱橫”三句:拄杖游遍瓢泉的重山疊水。
③“老眼”兩句:老眼怕光,只有欣賞水上的青山倒影。
④“試教”三句:水波蕩而山影搖,笑自己一生恰如山影飄搖無定。試教:有試看的意思。此個:這個,即下文的水中山影。
⑤一瓢飲:語出《論語·雍也》,謂一瓢清水,是孔子贊揚顏回安貧樂道的話。此借指一瓢酒,即題序之“飲瓢泉”。
⑥“人問”四句:你來瓢泉求靜,而泉聲喧囂,何以致靜。按:此即題序的“客以泉聲喧靜為問”。個中:此中。
⑦“我眠”句:《宋書·陶潛傳》說:無論貴賤來訪,陶潛只要有酒,就取出共飲。他若先醉,就對客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⑧“維摩”兩句:用維摩講經、天女散花的佛經故事作答。據《維摩詰經》載:維摩講佛經時,有一天仙女向聽講者拋灑天花。花灑到諸菩薩身上不沾自落,而落到大弟子身上則沾而不墜。這說明大弟子的塵根尚未徹底除盡。維摩:即維摩詰,佛教中的先哲,與釋迦牟尼(俗稱如來佛)同時人,善講大乘教義。方丈:佛寺長老及住持說法之處。后即用為對寺院長老及住持的代稱。
-----------轉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
【注釋】
①大約作于慶元元年(1195),時稼軒二次罷居信州帶湖。是年瓢泉新居初成。飲瓢泉:在瓢泉飲酒。客以泉聲喧靜為問:客人問泉聲喧鬧還是幽靜?蟬噪林逾靜:梁代詩人王藉《入若耶溪》詩中的一句,與下句“鳥鳴山更幽”合成一聯,有動中見靜的意境。翌(yì意)日:第二天。褒:夸獎,贊揚。 抒發山水之樂,動靜之趣,一篇藝術小品。山本靜,水為動;山影入水,而水動山搖;則靜中有動,動中見靜,動靜莫辨。妙在自喻身世飄搖,出處無常。下片主客問答,問既巧,答亦妙。菩薩塵斷心凈,故花不沾身;我輩惟有心靜,方能化動為靜,動中取靜,此亦嘲客不知進退之禪機。
②“水縱橫”三句:拄杖游遍瓢泉的重山疊水。
③“老眼”兩句:老眼怕光,只有欣賞水上的青山倒影。
④“試教”三句:水波蕩而山影搖,笑自己一生恰如山影飄搖無定。試教:有試看的意思。此個:這個,即下文的水中山影。
⑤一瓢飲:語出《論語·雍也》,謂一瓢清水,是孔子贊揚顏回安貧樂道的話。此借指一瓢酒,即題序之“飲瓢泉”。
⑥“人問”四句:你來瓢泉求靜,而泉聲喧囂,何以致靜。按:此即題序的“客以泉聲喧靜為問”。個中:此中。
⑦“我眠”句:《宋書·陶潛傳》說:無論貴賤來訪,陶潛只要有酒,就取出共飲。他若先醉,就對客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⑧“維摩”兩句:用維摩講經、天女散花的佛經故事作答。據《維摩詰經》載:維摩講佛經時,有一天仙女向聽講者拋灑天花。花灑到諸菩薩身上不沾自落,而落到大弟子身上則沾而不墜。這說明大弟子的塵根尚未徹底除盡。維摩:即維摩詰,佛教中的先哲,與釋迦牟尼(俗稱如來佛)同時人,善講大乘教義。方丈:佛寺長老及住持說法之處。后即用為對寺院長老及住持的代稱。
-----------轉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繞屋生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ù yīng tái jìn
祝英臺近
shuǐ zòng héng, shān yuǎn jìn.
水縱橫,山遠近。
zhǔ zhàng zhàn qiān qǐng.
拄杖占千頃。
lǎo yǎn xiū jiāng, shuǐ dǐ kàn shān yǐng.
老眼羞將,水底看山影。
shì jiào shuǐ dòng shān yáo, wú shēng kān xiào, shì cǐ gè qīng shān wú dìng.
試教水動山搖,吾生堪笑,似此個、青山無定。
yī piáo yǐn.
一瓢飲。
rén wèn wēng ài fēi quán, lái xún gè zhōng jìng.
人問翁愛飛泉,來尋個中靜。
rào wū shēng xuān, zěn zuò jìng zhōng jìng.
繞屋生喧,怎做靜中境。
wǒ mián jūn qiě guī xiū, wéi mó fāng zhàng, dài tiān nǚ sàn huā shí wèn.
我眠君且歸休,維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時問。
“繞屋生喧”平仄韻腳
拼音:rào wū shēng xuān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繞屋生喧”的相關詩句
“繞屋生喧”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繞屋生喧”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繞屋生喧”出自辛棄疾的 《祝英臺近·水縱橫》,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