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流上下寧能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隨流上下寧能免”全詩
隨流上下寧能免,驚世功名不用多。
閒看蜂衛足官府,夢隨蟻鬭有干戈。
疏簾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安樂窩。
分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題鶴鳴亭》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鶴鳴亭》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莫被閒愁撓太和,
愁來只用暗消磨。
隨流上下寧能免,
驚世功名不用多。
閒看蜂衛足官府,
夢隨蟻鬭有干戈。
疏簾竹簟山茶碗,
此是幽人安樂窩。
中文譯文:
不要讓閑愁擾亂內心的安和,
愁苦來臨時只需默默消磨。
隨波逐流,無法避免,
不必追求驚世的功名多么。
閑看蜂群圍繞官府的忙碌,
夢境里隨蟻群戰斗有干戈。
疏簾、竹席和山茶的碗,
這是幽居者的安樂之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辛棄疾寫的一首宋代詩詞,描繪了一個幽居者的心境和生活態度。
詩人表達了對閑愁的態度,他告誡自己不要被瑣事所困擾,而是以默默消磨的方式來對待煩惱。他認為人生無法避免跟隨潮流,但也不需要過多地追求驚世的功名。這種態度反映了辛棄疾對于名利的淡泊態度,強調了內心的寧靜與自在。
詩中描繪了官府繁忙的場景,蜂群圍繞,蟻群戰斗,形象地展現了世俗的喧囂和紛爭。而詩人則選擇了疏遠這些喧囂,追求幽靜的生活,用疏簾、竹席和山茶碗來描繪幽居者的安樂之所,表達了對于寧靜、自由和簡樸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辛棄疾追求內心寧靜和自由的人生態度,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世俗功名的冷眼旁觀。這種情感和態度在宋代文人的詩歌中較為常見,也體現了辛棄疾作品中獨特的個人情感和追求。
“隨流上下寧能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hè míng tíng
題鶴鳴亭
mò bèi xián chóu náo tài hé, chóu lái zhǐ yòng àn xiāo mó.
莫被閒愁撓太和,愁來只用暗消磨。
suí liú shàng xià níng néng miǎn, jīng shì gōng míng bù yòng duō.
隨流上下寧能免,驚世功名不用多。
xián kàn fēng wèi zú guān fǔ, mèng suí yǐ dòu yǒu gān gē.
閒看蜂衛足官府,夢隨蟻鬭有干戈。
shū lián zhú diàn shān chá wǎn, cǐ shì yōu rén ān lè wō.
疏簾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安樂窩。
“隨流上下寧能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