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權至使將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奴權至使將軍”全詩
嫫母侏儒曾一笑,瓠壺藤蔓便相縈。
解紛已見立談頃,漏網從今太橫生。
豈是人間重生女,只應詩老便多情。
分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和人韻》辛棄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人韻》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老奴權至使將軍,
非所宜蒙定可黥。
嫫母侏儒曾一笑,
瓠壺藤蔓便相縈。
解紛已見立談頃,
漏網從今太橫生。
豈是人間重生女,
只應詩老便多情。
中文譯文:
老奴權至使將軍,
并非應該受到定罪。
嫫母(嫫母:相傳是西王母的侍女)侏儒曾經一笑,
瓠壺(瓠壺:傳說中的仙器)藤蔓纏繞著它。
紛爭已經平息片刻,
逃脫網罟,自此大放光明。
這豈是凡人重生為女子,
只應該是老去的詩人多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辛棄疾的作品,表達了他對自己身世和命運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頭,辛棄疾自稱為“老奴”,表示自己在社會地位上的低微和被束縛的境地。他說自己權至使將軍,但不應該被定罪或受到責難。這里可以看出辛棄疾對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敗和被排擠的不滿。
接下來提到“嫫母侏儒”,嫫母是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而侏儒則是指矮小的身材。這里的意象代表了辛棄疾對過去的回憶和一種無奈的笑容。瓠壺和藤蔓的形象則表達了他內心的糾結和困擾,一方面纏繞著他,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些美好和想象的空間。
在詩的后半部分,辛棄疾提到“解紛已見立談頃”,意味著他解決了一些爭議和紛爭,重新站起來并準備展開新的談論。他說“漏網從今太橫生”,表達了他逃脫了過去的困境和束縛,現在將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和施展才華的空間。
最后兩句表達了辛棄疾對自己的期望和對詩歌的熱愛。他說自己不僅僅是普通的女子,而是重生為女子,暗示自己有著非凡和與眾不同的才華。他認為自己只應該成為一個多情的詩人,表明了他對文學創作的熱情和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自嘲和自省的態度,表達了辛棄疾對自己身份和命運的思考,并展示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老奴權至使將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rén yùn
和人韻
lǎo nú quán zhì shǐ jiāng jūn, fēi suǒ yí méng dìng kě qíng.
老奴權至使將軍,非所宜蒙定可黥。
mó mǔ zhū rú céng yī xiào, hù hú téng wàn biàn xiāng yíng.
嫫母侏儒曾一笑,瓠壺藤蔓便相縈。
jiě fēn yǐ jiàn lì tán qǐng, lòu wǎng cóng jīn tài héng shēng.
解紛已見立談頃,漏網從今太橫生。
qǐ shì rén jiān zhòng shēng nǚ, zhǐ yīng shī lǎo biàn duō qíng.
豈是人間重生女,只應詩老便多情。
“老奴權至使將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