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太古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浩浩太古音”全詩
浩浩太古音,與俗不同調。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雜興》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興》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鏗爾舍瑟作,
嚗然放杖笑。
浩浩太古音,
與俗不同調。
詩詞的中文譯文:
鏗爾舍瑟作,
舍瑟(shè sè):古代樂器,類似于現代的琴。這句詩意味著以鏗鏘悅耳的琴聲作為創作基礎。
嚗然放杖笑。
嚗然(pō rán):形容聲音突然響起的樣子;放杖(fàng zhàng):指放下手中的拐杖。
整句詩意呈現了作者放下手中的拐杖,突然發出笑聲的情景。
浩浩太古音,
浩浩(hào hào):形容聲音洪亮、宏大;太古音:指古代的語音、音調。
這句詩意味著詩詞中的聲音回蕩著古代的音韻和調調。
與俗不同調。
與俗(yǔ sú):與一般人相反;不同調:指與常人不同的音調。
這句詩意味著作者的聲音與常人不同,不受世俗的拘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雜興》是陸游寫的,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詩詞以描寫聲音和音調為主題,通過琴聲、笑聲和聲音回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與眾不同的態度和情感。
首先,詩詞開篇以鏗鏘悅耳的琴聲作為創作基礎,這里的舍瑟代表了音樂的美妙和和諧。接著,詩中描繪了作者放下手中的拐杖,突然發出笑聲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在琴聲的陪伴下心情愉悅,拋開煩惱和拘束,展現了一種豁達、自由的精神狀態。
詩的后半部分著重描述了聲音回蕩的場景,使用了“浩浩太古音”一詞,形容聲音的洪亮和宏大,同時指代古代的音韻和調調。最后一句“與俗不同調”表達了作者的聲音與常人不同,不受世俗的拘束,展示了作者獨特的個性和審美趣味。
整首詩詞通過對聲音和音調的描寫,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獨立思考和與眾不同的態度。它展示了陸游豁達自由的個性和對傳統音韻的熱愛,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反叛和超越常規的情感。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和探索個人獨特性方面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陸游作品中的一顆瑰寶。
“浩浩太古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xìng
雜興
kēng ěr shě sè zuò, bó rán fàng zhàng xiào.
鏗爾舍瑟作,嚗然放杖笑。
hào hào tài gǔ yīn, yǔ sú bù tóng diào.
浩浩太古音,與俗不同調。
“浩浩太古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