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村野徑不曾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村野徑不曾鋤”全詩
每為游魚疏港瀆,更綠啼鳥植楸梧。
閑門猶有僧時到,殘產渾無賦未輸。
浪走人間真誤計,暮年猶足補東隅。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幽居》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幽居》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孤村野徑不曾鋤,
惡草從來一寸無。
每為游魚疏港瀆,
更綠啼鳥植楸梧。
閑門猶有僧時到,
殘產渾無賦未輸。
浪走人間真誤計,
暮年猶足補東隅。
中文譯文:
在幽靜的居所,
孤村的小徑從未被整理,
惡草從來沒有一寸被除掉。
每次經過港汊,游魚都四散逃離,
更綠的樹木上,啼鳥落下它們的聲音。
閑散的門前還會有僧人偶爾來訪,
殘留的產業沒有被征稅所剝奪。
在紛繁世事中,我的行動真是誤判,
晚年仍會努力彌補未完成的事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陸游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詞,他以幽居的生活為題材,表達了自己對寧靜、自然的向往,以及對人生的反思和救贖的渴望。
詩的開頭描述了作者所居住的地方,孤村的野徑荒草叢生,沒有被人修剪過,這里的景象與繁華喧囂的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寧靜、簡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來的幾句描繪了作者在幽居中的日常生活。每次經過港汊,游魚都會四散逃離,樹木上的鳥兒啼叫聲更加嘹亮。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命的熱愛,他用細膩的筆觸表現出自然界的活力和美麗。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閑散的門前還會有僧人偶爾來訪,殘留的產業沒有被征稅所剝奪。這里表達了作者對清凈和禪修生活的向往,僧人的到來給他的幽居帶來了一絲生機和寧靜。同時,作者提到自己的殘產沒有被征稅所剝奪,表達了他對物質生活的淡泊和對自由的追求。
最后兩句"浪走人間真誤計,暮年猶足補東隅"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行動的反思。他意識到自己在紛繁的世事中浪費了太多時間,但他并不氣餒,仍然希望在晚年能夠彌補未完成的事業,補足東方的角落。這里的東隅可以理解為未完成的目標或者遺憾。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幽居生活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寧靜、自然的向往,對清凈與自由的追求,以及對自己行動的反思和對晚年的期許。詩中的景象和意象細膩而富有感情,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引發了對生活、人生意義的思考。
“孤村野徑不曾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ōu jū
幽居
gū cūn yě jìng bù céng chú, è cǎo cóng lái yī cùn wú.
孤村野徑不曾鋤,惡草從來一寸無。
měi wèi yóu yú shū gǎng dú, gèng lǜ tí niǎo zhí qiū wú.
每為游魚疏港瀆,更綠啼鳥植楸梧。
xián mén yóu yǒu sēng shí dào, cán chǎn hún wú fù wèi shū.
閑門猶有僧時到,殘產渾無賦未輸。
làng zǒu rén jiān zhēn wù jì, mù nián yóu zú bǔ dōng yú.
浪走人間真誤計,暮年猶足補東隅。
“孤村野徑不曾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