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蕪入廢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煙蕪入廢亭”全詩
堤成陂水白,雨細稻秧青。
草市少行旅,叢祠多乞靈。
最憐投宿處,微火暮晶熒。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山行》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山鳥啼孤戍,
煙蕪入廢亭。
堤成陂水白,
雨細稻秧青。
草市少行旅,
叢祠多乞靈。
最憐投宿處,
微火暮晶熒。
中文譯文:
山中的鳥兒在哭泣著孤獨的守衛,
煙霧彌漫著荒廢的亭子。
堤岸修筑成的水域波光粼粼,
細雨輕柔地灑在稻田和嫩綠的秧苗上。
草市上少有行旅經過,
叢林中的祠廟多是乞求神明的靈驗。
我最喜歡投宿的地方,
微弱的篝火在黃昏中閃爍發亮。
詩意和賞析:
《山行》是陸游的一首山水田園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山中的景色和人情。詩中通過描述山中的鳥兒哭泣、煙霧彌漫的廢亭、水域白波、雨水滋潤的稻田和青翠的秧苗等景象,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和豐饒。與此同時,詩人也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孤獨之情。
詩中的"山鳥啼孤戍"表達了守衛孤寂的軍士的心聲,他們在山中聽著鳥兒的啼鳴,思念遠方的親人。"煙蕪入廢亭"描繪了廢棄的亭子被煙霧所籠罩,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
"堤成陂水白,雨細稻秧青"通過對水域和稻田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生機盎然。"草市少行旅,叢祠多乞靈"表明草市上行旅很少,而山間的祠廟卻常常有人前往祈求神明的庇佑。
"最憐投宿處,微火暮晶熒"表達了詩人對投宿之地的喜愛,微弱的篝火在黃昏中閃爍,給人一種溫暖和寧靜的感覺。
整首詩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繪了山中的景色和人情,展現出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人生的哀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煙蕪入廢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xíng
山行
shān niǎo tí gū shù, yān wú rù fèi tíng.
山鳥啼孤戍,煙蕪入廢亭。
dī chéng bēi shuǐ bái, yǔ xì dào yāng qīng.
堤成陂水白,雨細稻秧青。
cǎo shì shǎo xíng lǚ, cóng cí duō qǐ líng.
草市少行旅,叢祠多乞靈。
zuì lián tóu sù chù, wēi huǒ mù jīng yíng.
最憐投宿處,微火暮晶熒。
“煙蕪入廢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