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峰色隱晴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香爐峰色隱晴湖”全詩
一老猶鳴日暮鐘,諸僧尚乞齋時飯。
香爐峰色隱晴湖,種杏仙家近白榆。
飛錫去年啼邑子,獻花何日許門徒。
分類: 抒情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大覺高僧蘭若(和尚去冬往湖南)》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覺高僧蘭若(和尚去冬往湖南)
巫山不見廬山遠,
松林蘭若秋風晚。
一老猶鳴日暮鐘,
諸僧尚乞齋時飯。
香爐峰色隱晴湖,
種杏仙家近白榆。
飛錫去年啼邑子,
獻花何日許門徒。
譯文:
巫山的景色遮住了遠處的廬山,
松林中,蘭若寺的秋風吹得很晚。
一位年邁的和尚仍然敲著日暮的鐘聲,
其他的僧人還在乞求齋食。
香爐峰的景色在晴朗的湖面上隱約可見,
種植杏樹的仙家住在附近的白榆樹下。
去年,邑子里的孩子哭著送別飛錫的和尚離去,
何時才能獻花給他并成為他的門徒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給他在湖南大覺高僧蘭若的詩。詩中描繪了蘭若寺的景色和僧人們的生活,表達了杜甫對蘭若和尚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詩的開篇,杜甫用"巫山不見廬山遠"來形容蘭若寺與廬山的遠離,也是在形容杜甫思念蘭若和尚的心情。接著描述了蘭若寺的松林,在秋風吹拂下呈現出一種寧靜和宜人的氛圍。
下一聯描寫了蘭若打鐘的場景,一位年邁的和尚仍然堅守在敲鐘的崗位上,不顧日暮的時候,象征著他對佛法的專注和奉獻。接著描繪了其他的僧人仍然以乞討齋食為生,反映出他們的清苦生活和對信仰的堅持。
再接下來,詩人用"香爐峰色隱晴湖,種杏仙家近白榆"來表達對蘭若寺附近自然景觀的描繪。香爐峰是蘭若寺附近的一座山峰,晴湖則是指湖面上的景色。種植杏樹的仙家住在附近的白榆樹下,這些景色和生活的描繪,形象地表達出了蘭若寺的寧靜和美好。
最后兩句,詩人提到去年飛錫的和尚哭著離開,問何時又能獻花并成為他的門徒,表達了詩人對蘭若和尚的景仰和希望。整首詩以寫景和寫人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蘭若和尚的深深敬仰和思念之情,展示了蘭若寺的寧靜和美麗。
“香爐峰色隱晴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jué gāo sēng lán rě hé shàng qù dōng wǎng hú nán
大覺高僧蘭若(和尚去冬往湖南)
wū shān bú jiàn lú shān yuǎn, sōng lín lán rě qiū fēng wǎn.
巫山不見廬山遠,松林蘭若秋風晚。
yī lǎo yóu míng rì mù zhōng,
一老猶鳴日暮鐘,
zhū sēng shàng qǐ zhāi shí fàn.
諸僧尚乞齋時飯。
xiāng lú fēng sè yǐn qíng hú, zhǒng xìng xiān jiā jìn bái yú.
香爐峰色隱晴湖,種杏仙家近白榆。
fēi xī qù nián tí yì zi, xiàn huā hé rì xǔ mén tú.
飛錫去年啼邑子,獻花何日許門徒。
“香爐峰色隱晴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