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哭俱在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歌哭俱在曉”全詩
孤舟似昨日,聞見同一聲。
飛鳥數求食,潛魚亦獨驚。
前王作網罟,設法害生成。
碧藻非不茂,高帆終日征。
干戈未揖讓,崩迫開其情。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早行》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早行》
杜甫
歌哭俱在曉,
行邁有期程。
孤舟似昨日,
聞見同一聲。
飛鳥數求食,
潛魚亦獨驚。
前王作網罟,
設法害生成。
碧藻非不茂,
高帆終日征。
干戈未揖讓,
崩迫開其情。
中文譯文:
歌唱和哭泣在清晨里,
走出去要有一定的目的地。
獨自的船,如同昨天一樣,
聽到了同樣的聲音。
飛鳥數著尋找食物,
潛游的魚也感到驚訝。
古代統治者為了捕獲他們,
布置網罟,想害死他們。
翠綠的水草其實沒有減少,
高高的船帆整日出海。
戰爭仍未停止,不讓人讓步,
危機來臨,才會揭示出真實的情感。
詩意:
這首詩通過對逝去時光和現實現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代動蕩和人類命運的思考。詩中揭示了戰亂和人生旅程中的種種不易,但詩人仍然抱有堅定的信仰和對未來的期待。
賞析:
《早行》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寫于他被貶為黔州司馬期間。詩中抒發了作者對時局動亂的痛心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官場黑暗與社會不公的譴責。詩人通過揭示生活的殘酷與不公,表達了他對人民苦難的關切與同情。詩中反映了杜甫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人性的思考,展現了他堅守正義、為人民吶喊的精神風貌。整首詩寫意準確,用詞簡練,細膩地描繪了早期起床的一幕幕,凝聚出一種靜謐、悲回的氛圍。通過對平凡生活的描寫,體現了杜甫的思想情感和對家國大事的思考。
“歌哭俱在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xíng
早行
gē kū jù zài xiǎo, xíng mài yǒu qī chéng.
歌哭俱在曉,行邁有期程。
gū zhōu shì zuó rì, wén jiàn tóng yī shēng.
孤舟似昨日,聞見同一聲。
fēi niǎo shù qiú shí, qián yú yì dú jīng.
飛鳥數求食,潛魚亦獨驚。
qián wáng zuò wǎng gǔ, shè fǎ hài shēng chéng.
前王作網罟,設法害生成。
bì zǎo fēi bù mào, gāo fān zhōng rì zhēng.
碧藻非不茂,高帆終日征。
gān gē wèi yī ràng, bēng pò kāi qí qíng.
干戈未揖讓,崩迫開其情。
“歌哭俱在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