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膺豈敢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銘膺豈敢無”全詩
耆壽緣憂懼,危亡坐燕娛。
大川宜利涉,蔓草戒難圖。
退士惟身慮,銘膺豈敢無!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書意》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意》
養生慕黃老,為治法唐虞。
耆壽緣憂懼,危亡坐燕娛。
大川宜利涉,蔓草戒難圖。
退士惟身慮,銘膺豈敢無!
中文譯文:
我追求養生之道,向往黃老的智慧,崇尚唐虞時期的治理法則。
年老的人們擔憂和恐懼,而危險和災難降臨時卻沉醉于燕樂之中。
大河奔流,適宜涉足其中,但要警惕不可圖謀過于艱難。
退隱的士人只關注個人的憂慮,怎能不銘記于心,敢于無所作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書意》是宋代文人陸游的作品。詩人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詞句,表達了自己的養生理念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首先,詩人表達了對養生之道的追求。他向往黃老的智慧,黃老是古代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注重養生和修身養性的方法。詩人希望能夠以此為榜樣,追求身心健康和長壽的境界。
其次,詩人提到了唐虞時期的治理法則。唐虞時期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理想時代,治理有序,社會和諧。詩人贊美了這一時期的治理法則,表達了對社會秩序和道德倫理的向往。
然而,詩人也意識到了現實的困擾和危機。年老的人們憂慮和恐懼未來的不確定性,但危險和災難到來時卻選擇逃避現實,沉迷于燕樂之中。這種現象讓詩人深感憂慮和無奈。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通過對大川、蔓草以及退隱的士人的描繪,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態度。大川奔流不息,象征著社會的變遷和發展,詩人認為應該勇敢地涉足其中,積極參與社會的進步和變革。蔓草則是對于欲圖難成的警示,詩人告誡人們不要貪圖不切實際的目標,要腳踏實地,努力追求可行的目標。
最后,詩人強調了退隱的士人對個人憂慮的關注,認為他們不應該無所作為,而是應該銘記于心,積極參與社會。詩人借此表達了他個人對于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于積極行動的呼喚。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陸游對養生之道、社會現實和個人行動的思考。他呼吁人們追求健康和長壽,向往理想的社會秩序,同時也指出了社會中的問題和困境,并鼓勵人們積極參與社會,不應該退縮和無所作為。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思想,具有思考性和警示意義。它引發人們對于個人修養、社會倫理和積極行動的思考,呼喚人們在養生的同時,關注社會現實,積極參與社會進步和變革。
“銘膺豈敢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yì
書意
yǎng shēng mù huáng lǎo, wèi zhì fǎ táng yú.
養生慕黃老,為治法唐虞。
qí shòu yuán yōu jù, wēi wáng zuò yàn yú.
耆壽緣憂懼,危亡坐燕娛。
dà chuān yí lì shè, màn cǎo jiè nán tú.
大川宜利涉,蔓草戒難圖。
tuì shì wéi shēn lǜ, míng yīng qǐ gǎn wú!
退士惟身慮,銘膺豈敢無!
“銘膺豈敢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