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公不浪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龐公不浪出”全詩
再聞誦新作,突過黃初詩。
乾坤幾反覆,揚馬宜同時。
今晨清鏡中,勝食齋房芝。
余發喜卻變,白間生黑絲。
昨夜舟火滅,湘娥簾外悲。
百靈未敢散,風破寒江遲。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蘇大侍御拜訪江浦,賦以八韻記述異事。龐公不浪出,蘇氏今有此事。再聽他誦讀新作,突破黃初時的詩。天地經歷了多少翻覆,揚馬適宜同時走。今天早晨,清鏡中的形象勝過了食齋房的仙菜。我的頭發愉快地變成了黑絲。昨晚船上的火滅了,湘娥簾外哀傷。百靈鳥還沒有敢散去,風破寒江還是很遲。
詩意:這首詩是杜甫題為《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的作品,描繪了蘇洵(字“蘇大侍御”)拜訪江浦,并根據所見所聞寫下的一則異事。詩中展示了詩人對蘇洵的贊賞和對他的創作才華的敬佩,同時也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思考和對自身命運的感慨。詩人通過對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展現出對自然、人情和時光的感慨與思考。
賞析:這首詩以蘇洵訪江浦為起點,描繪了一系列意象豐富的場景,并通過這些細膩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蘇洵的贊賞和自省。詩首提到的“龐公不浪出,蘇氏今有之”暗示了蘇洵才華出眾,能夠媲美當時著名的學者龐公(指龐羅)。
后面的句子中,詩人通過對詩人的誦讀和創作的贊美,展示了蘇洵才華橫溢的一面。詩中的“乾坤幾反覆,揚馬宜同時”表達了對天地變化和人事變遷的感嘆。
詩的最后幾句,詩人通過寫景描寫湘娥船上的悲傷和風破寒江的情景,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命運變遷的思考。
整首詩通過巧妙的描寫和象征手法,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思想和對人生命運的感慨。同時,詩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和時代的一些特征,使得這首詩具有了深刻的時代意義。
“龐公不浪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 dà shì yù fǎng jiāng pǔ, fù bā yùn jì yì
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
páng gōng bù làng chū, sū shì jīn yǒu zhī.
龐公不浪出,蘇氏今有之。
zài wén sòng xīn zuò, tū guò huáng chū shī.
再聞誦新作,突過黃初詩。
qián kūn jǐ fǎn fù, yáng mǎ yí tóng shí.
乾坤幾反覆,揚馬宜同時。
jīn chén qīng jìng zhōng, shèng shí zhāi fáng zhī.
今晨清鏡中,勝食齋房芝。
yú fā xǐ què biàn, bái jiān shēng hēi sī.
余發喜卻變,白間生黑絲。
zuó yè zhōu huǒ miè, xiāng é lián wài bēi.
昨夜舟火滅,湘娥簾外悲。
bǎi líng wèi gǎn sàn, fēng pò hán jiāng chí.
百靈未敢散,風破寒江遲。
“龐公不浪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