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恨不及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恨不及時”全詩
黃麈蔽赤日,苗槁已不遲。
踏車聲如雷,力盡真何為!天豈不念民,云族風散之。
窮民守稼泣,便恐化棘茨;妻子不望活,所懼尊老饑。
我愿上天仁,顧哀民語悲;鞭龍起風霆,尚繼豐年詩。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閔雨》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閔雨》
歲秋固多雨,每恨不及時。
黃麈蔽赤日,苗槁已不遲。
踏車聲如雷,力盡真何為!
天豈不念民,云族風散之。
窮民守稼泣,便恐化棘茨;
妻子不望活,所懼尊老饑。
我愿上天仁,顧哀民語悲;
鞭龍起風霆,尚繼豐年詩。
中文譯文:
《閔雨》
秋天的歲月總是多雨,我常常為不能及時收獲而感到遺憾。
黃色的麈尾遮住了紅日,莊稼已經枯萎,再也沒有時間了。
車輪的聲音如雷鳴般響起,我已經力竭,真不知道還有什么意義!
難道上天不憐惜百姓嗎?云族的風已經散去了。
貧窮的百姓守著莊稼哭泣,擔心會變成荊棘叢;
妻子和子女不再期望生活,他們害怕尊老的人會挨餓。
我愿意上天有仁慈之心,關注百姓的哀嘆;
用鞭子驅趕龍,喚起風暴,仍然寫下豐收的詩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作品,通過描繪秋天多雨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遺憾和對生命短暫的思考。詩中的黃麈蔽赤日和苗槁已不遲,暗喻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枯萎。踏車聲如雷和力盡真何為,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努力的困惑和無奈。詩中的天豈不念民,云族風散之,表達了作者對上天的疑問和對社會不公的不滿。窮民守稼泣和妻子不望活,所懼尊老饑,揭示了社會底層人民的困境和對未來的擔憂。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愿意為百姓呼吁公平和豐收的愿望,希望能夠喚起社會的關注和改變。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具有深刻的詩意和感人的賞析價值。
“每恨不及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ǐn yǔ
閔雨
suì qiū gù duō yǔ, měi hèn bù jí shí.
歲秋固多雨,每恨不及時。
huáng zhǔ bì chì rì, miáo gǎo yǐ bù chí.
黃麈蔽赤日,苗槁已不遲。
tà chē shēng rú léi, lì jìn zhēn hé wéi! tiān qǐ bù niàn mín, yún zú fēng sàn zhī.
踏車聲如雷,力盡真何為!天豈不念民,云族風散之。
qióng mín shǒu jià qì, biàn kǒng huà jí cí qī zǐ bù wàng huó, suǒ jù zūn lǎo jī.
窮民守稼泣,便恐化棘茨;妻子不望活,所懼尊老饑。
wǒ yuàn shàng tiān rén, gù āi mín yǔ bēi biān lóng qǐ fēng tíng, shàng jì fēng nián shī.
我愿上天仁,顧哀民語悲;鞭龍起風霆,尚繼豐年詩。
“每恨不及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