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知有天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知有天幸”全詩
豈知有天幸,故山得歸骨。
扁舟小江上,夜半看月沒。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雜感十首以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為韻》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感十首以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為韻》是宋代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曾經游歷劍南,醉臥在平羌的月光下;
舉起一杯玻璃春酒,遠望萬里的吳越之地。
誰能知道,我有幸得到天的眷顧,因此我的故鄉山川成為我歸宿的地方。
我乘坐小船在江上,夜半時分凝望月亮漸漸消失。
詩意:
這首詩詞以野曠沙岸、凈天高秋和明亮的月光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內心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自己游歷劍南、醉臥在平羌的月光下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感慨。詩中的玻璃春酒和遠望吳越之地,象征著詩人對美好生活和遠方的向往。最后,詩人乘坐小船在江上,凝望夜空中逐漸消失的月亮,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短暫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詩人的情感,展現了陸游獨特的藝術風格。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繪劍南和平羌的月光、玻璃春酒和吳越之地的遠望,展示了自然美景和人生的對比,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遠方的向往。詩人通過描繪夜半時分凝望消失的月亮,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短暫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感慨。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展現了陸游的才華和情感。
“豈知有天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gǎn shí shǒu yǐ yě kuàng shā àn jìng tiān gāo qiū yuè míng wèi yùn
雜感十首以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為韻
wǒ xī yóu jiàn nán, làn zuì píng qiāng yuè yī bēi bō lí chūn, wàn lǐ wàng wú yuè.
我昔游劍南,爛醉平羌月;一杯玻璃春,萬里望吳越。
qǐ zhī yǒu tiān xìng, gù shān dé guī gǔ.
豈知有天幸,故山得歸骨。
piān zhōu xiǎo jiāng shàng, yè bàn kàn yuè méi.
扁舟小江上,夜半看月沒。
“豈知有天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