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跳日映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魚跳日映山”全詩
鼉吼風奔浪,魚跳日映山。
暫游阻詞伯,卻望懷青關。
靄靄生云霧,唯應促駕還。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暫如臨邑,至gh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暫如臨邑,至gh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野亭臨近湖水,馬匹歇息在高林之間。蛤蟆聲嘶,風急浪涌,魚兒躍出水面映照山色。暫時停留在這野外亭子,卻望著懷念著遙遠的青關城。天空中彌漫著一層層的云霧,我只能催促馬車繼續前行。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杜甫在旅途中的一段隨筆。詩人在途中經過一座湖邊的亭子,他停下來,感受著大自然的景色和氣息。詩人用生動的筆墨描繪了湖泊的波濤洶涌、魚兒的躍動、蛤蟆的鳴叫,以及云霧的飄渺,表現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畫面。在這美麗的景色之中,詩人不禁想起了遙遠的青關城,情感由此而起。詩人雖然停留片刻,但他最終還是決定繼續旅程,前行的道路漫漫,云霧尚未散去。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生動描寫,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敏感和感受。詩中的湖泊、魚兒、蛤蟆聲,以及云霧等元素都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讓讀者仿佛能夠親身感受到詩人當時的所見所感。與此同時,詩人對遙遠的青關城的懷念,也透露出他對故鄉和人情的情感。整首詩將自然景色和人情交織在一起,展示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
此外,詩人在詩中表現出對逝去時光的珍惜和對未來的期許。盡管詩人在此地暫時停留,但他仍然要繼續前行,前方的道路未知,充滿了未來的可能性。這種對未來的期待和對生命的積極態度也貫穿了整首詩,給人以希望和勇氣。
總之,這首詩以其自然的描寫和豐富的情感,展現了杜甫詩歌的典型特點,讓人感受到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魚跳日映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n rú lín yì, zhì gh shān hú tíng fèng huái lǐ yuán wài lǜ ěr chéng xìng
暫如臨邑,至gh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
yě tíng bī hú shuǐ, xiē mǎ gāo lín jiān.
野亭逼湖水,歇馬高林間。
tuó hǒu fēng bēn làng, yú tiào rì yìng shān.
鼉吼風奔浪,魚跳日映山。
zàn yóu zǔ cí bó, què wàng huái qīng guān.
暫游阻詞伯,卻望懷青關。
ǎi ǎi shēng yún wù, wéi yīng cù jià hái.
靄靄生云霧,唯應促駕還。
“魚跳日映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