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思相伴聽蛩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便思相伴聽蛩聲”全詩
樹罅忽明知月上,竹梢微動覺風生。
貧無醉日惟堅忍,疾遇涼秋亦漸平。
二尺燈檠元好在,便思相伴聽蛩聲。
分類: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池上》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池上》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池塘邊的景象和內心的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旋移吟榻并池橫,
欲出柴門復嬾行。
樹罅忽明知月上,
竹梢微動覺風生。
貧無醉日惟堅忍,
疾遇涼秋亦漸平。
二尺燈檠元好在,
便思相伴聽蛩聲。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在池塘邊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他內心的情感和思考。作者坐在榻上,悠閑地吟詩,池塘橫在他的面前。他想要出門,但又懶散地行動。突然間,月亮從樹間的縫隙中露出來,竹子微微搖動,他感覺到了微風的到來。盡管生活貧困,作者仍然堅忍不拔,沒有一天醉酒。即使遇到涼爽的秋天,他的心情也逐漸平和下來。他的燈檠只有兩尺長,但仍然能夠照亮他的房間,他想起了與燈光相伴的聽蛩聲。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生活環境和內心感受。通過描寫池塘、月亮、樹木和竹子的細微變化,詩人展示了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細致觀察。詩中表達了作者堅忍不拔的品質,他在貧困的環境中仍然保持著堅強的意志。同時,詩人通過對燈檠的描寫,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珍視和對寂靜夜晚的向往。整首詩以平和的語調和淡雅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對自然的熱愛。
“便思相伴聽蛩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í shàng
池上
xuán yí yín tà bìng chí héng, yù chū zhài mén fù lǎn xíng.
旋移吟榻并池橫,欲出柴門復嬾行。
shù xià hū míng zhī yuè shàng, zhú shāo wēi dòng jué fēng shēng.
樹罅忽明知月上,竹梢微動覺風生。
pín wú zuì rì wéi jiān rěn, jí yù liáng qiū yì jiàn píng.
貧無醉日惟堅忍,疾遇涼秋亦漸平。
èr chǐ dēng qíng yuán hǎo zài, biàn sī xiāng bàn tīng qióng shēng.
二尺燈檠元好在,便思相伴聽蛩聲。
“便思相伴聽蛩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